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人类死亡的首要因素。2015年6月发表在《Am J Clin Nutr.》的一项美国研究证实,心血管死亡风险与添加糖消耗量增加正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控制含糖饮料的饮用,保护心血管健康。
背景: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数据显示,增加添加糖摄入,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增加。
目的:我们在成人[年龄:18~40岁;身体质量指数(kg/m2):18~35] CVD和尿酸风险因素中,用循环脂质/脂蛋白的能量需要(Ereq)的0、低、中、高比例的高果糖谷物糖浆(HFCS),确定消耗甜味饮料的剂量反应效应。
设计:我们进行了一项平行组、非随机、双盲介入研究。其中成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临床和翻译科学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参与3.5个入院日的基线测试。之后患者饮用相当于Ereq 0%(阿斯巴甜,n = 23)、10%(n = 18)、17.5%(n= 16)或25%(n = 28)的含HFCS的甜味饮料,在研究中心进行13个门诊日和3.5个住院日的干预检测。在基线和干预检测时期,我们进行24 h连续血液采集。
结果:饮用饮料中含相当于Ereq 10%、17.5%或25%的HFCS,产生显著的CVD和尿酸风险因素脂质/脂蛋白线性剂量反应增加:餐后甘油三酯TC(0%:0±4;10%:22±8;17.5%:25±5;25%:37± 5mg/dL,平均Δ ± SE,HFCS-剂量效应P<0.0001)、空腹LDL胆固醇(0%:−1.0±3.1;10%:7.4±3.2;17.5%:8.2±3.1;25%:15.9±3.1 mg/dL,P<0.0001)和24-h平均尿酸浓度(0%:−0.13±0.07;10%:0.15±0.06;17.5%:0.30±0.07;25%:0.59±0.09 mg/dL,P<0.0001)。与含0%的HFCS饮料相比,所有3种含HFCS剂量的饮料都增加餐后甘油三酯的浓度,2种更高的剂量增加空腹和/或餐后非HDL胆固醇、LDL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CIII和尿酸的浓度。
结论:在2周内,饮用饮料中含相当于Ereq 10%、17.5%或25%的HFCS,在CVD和尿酸风险因素脂质/脂蛋白循环中产生剂量依赖性增加。这些结果为流行病学证据提供了机理支持——心血管死亡风险与添加糖消耗量增加正相关。试验在clinicaltrials.gov的注册编号为NCT01103921。
(选题审校:李潇潇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