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右侧手指麻木反复无常 罪魁祸首是…
2020-06-03
808

41岁男性,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手指麻木,次日后自行恢复正常。4天前再次出现该症状,随后又恢复正常。手指麻木的背后,是何病作祟?
 
【病例介绍】
 
患者男,41岁,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手指麻木,持物不能,一天后自行恢复正常,4天前再次出现该症状,一天后再次恢复正常。病来体温不高,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视力、听力障碍。
 
【诊断】
 
星形细胞瘤(Ⅲ级)
 
一、概述
 
星形细胞肿瘤,占神经胶质瘤的70%~75%,占原发颅内肿瘤的35%~40%。
 
【Kernohan分类】
 
Ⅰ级:特殊的局限肿瘤,多为真正良性肿瘤。
 
(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下丘脑-视交叉(50%)、小脑半球及蚓部(33%)、第四脑室,大脑半球少见,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2)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Ⅱ级:低等级星形细胞瘤,约占10%~15%,“良性”或“分化较好”肿瘤,位于脑白质。20~40岁成人发病居多。
 
Ⅲ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约占33%,位于脑白质,小脑罕见,发病年龄35~45岁。
 
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约占50%,位于幕上大脑半球,后颅窝罕见。50~70岁中、老年人发病居多。成人75.5%发生在幕上,额、颞叶多见。GBM多位于深部白质区、基底节,可沿胼胝体侵及对侧呈蝶翼状生长。儿童71.4%见于幕下、小脑。发病年龄预示组织学表现,病人越年长,肿瘤恶性程度越高、预后愈差。
 
【治疗】
 
手术切除是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肿瘤切除的程度与术后预后有明显关系。目前认为以切除外生性生长的肿瘤部分为主要手术目的,对于脑深部的肿瘤不应勉强切除。术中电生理监测有助于保留脑内重要结构。经多次手术切除的复发胶质瘤患者,肿瘤性质比前一次的恶性程度增加。
 
二、影像学表现
 
(一)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局限、圆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轮廓规整,常有囊变(小脑),大囊伴壁结节(瘤体),可为实性(视交叉、脑干),可有钙化(10%),瘤周水肿轻或无,占位效应因部位而异。低、等或稍高、混合密度,各占1/3。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变无强化,环状和(或)壁结节强化。
 
(二)低等级星形细胞瘤
 
局限、圆或椭圆形,边界(或部分)清楚,囊变、坏死、出血少见,可有钙化(15%~20%)。瘤周水肿轻或无,少数中等程度水肿。占位效应多较轻。增强检查大多数肿瘤无或轻度强化,少数中等程度强化。
 
-1

图1左顶叶见类圆形占位,整体呈等T1、长T2信号,其内混杂少许稍短T1短T2信号,病变周围包绕水肿信号带。增强扫描病变呈花环状强化,可见壁结节,病变大小约39mm×31mm×29mm
 
-2

图2瘤细胞梭形或多角形,排列呈片状,血管丰富,见坏死
 
(三)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边界不清楚,可呈弥漫性浸润生长,病变呈明显不均质状,瘤体内囊变、坏死、出血常见,钙化少见。前者多数呈低、等、混合密度,少数为等或低密度;后者多呈低或等密度为主的低、等混合密度。占位效应明显,瘤周可有明显血管源性水肿。可沿白质通道扩散,或沿室管膜、软脑膜和脑脊液种植转移。发生于胼胝体附近的肿瘤常累及中线两侧呈蝶翼状生长,尤多见于GBM。增强扫描多呈不规则环状(花环状)强化,少数为结节状、斑片状或环伴结节状强化。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来源:《疑难病例影像诊断评述》

作者:郭启勇 卢再鸣

页码:3-4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