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三番两次出现肿物 有可能是脂质代谢障碍
2020-11-16
512

44岁女性,约20年前发现跟腱部位逐渐增粗,出现突出体表肿物并逐渐增大,15年前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切口处再次出现类似肿物。现双侧跟腱增粗,跟腱后方可触及肿物。实验室检查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该患者最终被诊断为……

 

 

【病例介绍】

 

女,44岁,患者20年余年前发现跟腱部位逐渐增粗,出现突出体表肿物并逐渐增大,15年前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切口处再次出现类似肿物。现双侧跟腱增粗,跟腱后方可触及肿物,质软,无压痛,与周围界限不清。双踝及足活动良,感觉目前未见明显异常,末梢血运良好。实验室检查血清甘油三酯升高。

 

术中所见:肿物源于跟腱,侵袭皮下,约4cm×5cm大小,质软,淡黄色,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界限欠清;跟腱内肿物侵袭,跟腱明显增粗,呈均匀一致黄白相间(图1)。

1-1

 

1-2

图1 MR:跟腱呈梭形增粗,各序列均以低信号为主,其间夹杂网格状稍高信号。跟腱后下方可见一不规则等低信号结节影,与肌肉信号接近,病灶自右下方包绕跟腱,并向外侧皮下突出

 

【诊断】

 

黄色瘤(图2)

 

2

图2病理:大体:组织8cm×3cm×0.6cm,切面黄色,质韧。镜下:肿物由纤维组织及泡沫细胞构成,纤维组织致密,透明变性,黏液变性,局灶见软骨化生,部分泡沫细胞崩解,见胆固醇结晶。诊断:符合右侧跟腱黄色瘤样病变

 

一、概述

 

黄色瘤是由巨噬细胞吞噬类脂质后局灶性集聚所形成,病变可位于瘢痕周边、肿瘤组织内、肌腱和骨质等部位,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与高脂血症有关,也可在血脂正常情况下发生,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及低蛋白血症等全身性疾病。肌腱黄色瘤临床少见,由胶原纤维增生和含胆固醇酯的巨噬细胞局部沉积形成,好发于跟腱、肘关节及指间关节等关节的伸侧面。跟腱病变常为双侧性和对称性,多累及跟骨的附着处,很少引起跟腱的撕裂及周围的炎症反应。

 

二、影像学表现

 

(一)X线平片

 

跟腱部可见软组织影密度略增高、向外突出,周围相邻骨质结构完整,无侵袭破坏征象。

 

(二)CT

 

双侧跟腱部对称性或单侧软组织肿块,多呈梭形向四周膨隆,病灶接近于肌肉密度,与正常肌腱无法区分,有时可见皮下结节,与周围正常示病灶的形状、与周围结构关系等。

 

(三)MRI

 

结构界限多较清楚,皮下脂肪间隙清晰,相邻骨质无受累改变。CT三维重建可进一步显示。

 

跟腱黄色瘤位于跟腱部位皮下,位置表浅,跟腱普遍增粗,呈梭形,有较为特征性的MR表现,但瘤体本身与跟腱多不能区分,一般情况下病变的信号变化多早于肌腱形态的改变,典型病变在T1WI像上呈跟腱长轴的类似肌肉的较低信号,在T2WI像上也呈较低信号影,其内有斑点状较高信号,在脂肪抑制上则表现的更加显著,病理上低信号为胶原纤维,高信号区域为含脂质的泡沫细胞及炎性反应。

 

本例于跟腱后下部跟骨附着点后方可见结节状软组织肿块,不完全性包绕肌腱生长,各序列近似于肌肉信号,术中及病理均证实该肿块与肌腱内病变组织成分相同,大体上均呈淡黄色,质软,由纤维组织及泡沫细胞构成,并可见胆固醇结晶。考虑系由于含胆固醇酯的巨噬细胞除在跟腱内灶状聚集外,同时在跟腱周围大量汇聚所致。

 

三、鉴别诊断

 

腱黄色瘤好发于跟腱、指间关节和肘关节等关节的伸肌腱处,临床少见,病程多较长,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结节,多与高脂血症有关。主要需与以下跟腱的常见疾病相鉴别:

 

1.肌腱炎

 

跟腱的慢性炎症可使其增厚或局部扩大,肌腱炎症的水肿改变在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上表现为肌腱局部或广泛性信号强度增高,T1WI上受累部肌腱呈低信号。炎症时可伴发腱鞘周围软组织的反应性水肿改变。

 

2.肌腱撕裂

 

主要发生于30~50岁男性。直接外力多为利器切割伤,间接外力则多因运动过度所致,其他因素还包括一些系统性全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以及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等。跟腱撕裂常见跟骨附着点上方2~6cm处,此处血运较差。可分为完全性或部分性撕裂,完全撕裂时可见跟腱连续性中断,部分撕裂时可见跟腱变薄,在撕裂的部位常伴水肿或出血,表现为混杂信号,由于肌腱部分撕裂常发生于慢性退行性炎症的基础上,因此常伴跟腱炎的MR表现。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来源:《疑难病例影像诊断评述》

作者:郭启勇 卢再鸣

页码:92-94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