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女性因刺激性干咳20余天,胸部CT发现右上肺占位,考虑右上肺癌。在全麻下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2个月因胸闷、气短加重到门诊就诊,复查肺CT发现右胸腔积液,入院后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引流,并注入“白介素‐2”3次,用药后患者胸腔积液控制较好,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自服中草药,未行其他治疗。1个半月后,因胸闷、气短加重,复查肺CT发现右胸腔积液增多,到外院呼吸科住院,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引流。后因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伴咳嗽,到外院就诊,复查头颅MR示脑转移瘤(单发)。
基本情况
【病史摘要】
患者,女,71岁,主因“右肺癌术后7个月,脑转移3个月,胸闷、气短3周”,于2010年12月25日收入医院肿瘤科。
患者因刺激性干咳20余天,胸部CT发现右上肺占位,考虑右上肺癌,为行手术于2010年4月28日入外院胸外科。当时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肺查体无异常。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于2010年5月6日在全麻下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右上肺)小细胞癌,癌组织未侵达胸膜及支气管断端,支气管周围淋巴结(3/3)内见癌组织转移。另送(7组)淋巴结(1/4个),(11组)淋巴结(2/4个)内见癌组织转移。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一直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未行全身化疗及放疗。术后2个月因胸闷、气短加重到门诊就诊,复查肺CT发现右胸腔积液,于2010年7月24日以右上肺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右胸腔积液收入外院呼吸内科,入院后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引流,并注入“白介素‐2”3次,用药后患者胸腔积液控制较好,症状缓解,于2010年8月3日好转出院。出院后自服中草药,未行其他治疗,9月上旬、10月中旬因胸闷、气短加重,复查肺CT发现右胸腔积液增多,曾分别到外院呼吸科住院,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引流,后患者胸腔积液控制较好,症状缓解。于2010年9月26日出院。3周前因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伴咳嗽,到外院就诊,复查肺CT示:纵隔淋巴结转移、右胸腔积液,复查头颅MR示脑转移瘤(单发)。为进一步化疗收入本院肿瘤科。
患者糖尿病病史17年,现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发现慢性胃炎4个月,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密切接触史。无重大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当地。
入院查实验室结果如下。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08g/L,白细胞计数6.7×109/L,血小板计数148×109/L。提示无感染、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实验室检查结果回报示:白细胞计数4.02×109/L,血红蛋白140.0g/L,血小板计数222.0×109/L,心肌标志物正常,CEA、NSE、CYFRA21‐1、CA199正常,生化全套正常,TSGF46.00U/ml,在正常范围内。二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未见异常。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好,无化疗禁忌。
【诊断】
①右上肺小细胞肺癌术后并纵隔淋巴结转移、右胸膜转移、右胸腔积液、脑转移;②糖尿病(2型);③慢性胃炎。
【药物治疗】
患者入院后一般情况好。入院查心电图:①窦性+异位心律;②房性期前收缩;③室性期前收缩;④电轴左偏。给予环磷腺苷、硝酸异山梨酯保护心脏治疗。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分别给予诺和灵30R降糖治疗。由于肺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且脑部发现小细胞癌的多发病灶,化疗可选用原发肿瘤化疗方案。但患者为老年女性,决定给予行全身化疗。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行个体化化疗方案,具体方案如下:依托泊苷0.1g d1~2+卡铂0.2g d1。
患者化疗期间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要点
1﹒脑转移瘤化疗的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组织学性质,患者的年龄、神经功能状态、全身状况,还要考虑到颅内转移瘤向周边扩散的可能性、肿瘤的范围、肿瘤对治疗的潜在反应性、初始治疗对其他全身器官的可能损害。
(1)20%~50%的脑转移瘤患者进行静脉内及动脉内化疗后,CT提示肿瘤体积缩小,但肿瘤完全消失少见。
(2)化疗有助于消灭残余肿瘤或亚临床转移灶,同时对原发病灶或身体其他部位转移灶也具有治疗作用。
(3)对放疗不敏感的脑转移瘤,化疗尤为重要。化疗可以作为手术、全脑照射和γ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辅助治疗,以增加疗效。
(4)对无法手术和(或)放疗的患者,化疗是可以考虑的姑息治疗手段。
脑部发现小细胞癌的多发病灶,首选治疗是放疗加化疗。化疗可选用原发肿瘤化疗方案或替莫唑胺,也可以选用卡培他滨、托泊替康。该患者经分析病情后,因老年无法承受放疗加化疗,因此选择了依托泊苷联合卡铂化疗,既针对肺癌又兼顾脑转移瘤进行治疗。
2﹒脑转移瘤化疗的药物治疗选择
脑转移瘤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肿瘤,通常为血源性,也可通过局部蔓延转移。许多全身应用的化疗药物不能很好透过血脑屏障,或其有短暂削弱血脑屏障功能,使得肿瘤发生CNS种植转移。约75%脑转移瘤在脑实质部位,也可侵犯软脑膜形成癌性脑膜炎。脑实质转移灶以外侧裂后方颞顶枕叶交界区附近发生率最高(肿瘤性栓子转移至大脑中动脉末梢所致)。80%的单发转移灶位于大脑半球,小脑转移瘤占单发脑转移瘤的16%。成人中,肺癌和乳腺癌脑转移占脑转移瘤的50%以上。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脑转移瘤的发生率高达50%。
(1)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为26~32周,因此大多数治疗都是姑息性治疗。
(2)多发性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情况通常比单发性转移瘤患者差,通常采用放疗,而不进行手术。
(3)全脑放疗+激素治疗可使生存期延长3~6个月。50%病例死于颅内病变进展。
(4)肾细胞癌或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患者,如果进行白介素‐2(IL‐2)化疗,由于IL‐2能够引起严重的脑水肿,因此考虑手术切除后进行。
(5)脑部发现小细胞癌的多发病灶,首选治疗是放疗加化疗。化疗可选用原发肿瘤化疗方案或替莫唑胺,也可以选用卡培他滨、托泊替康。
由于肺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患者无化疗禁忌证,决定给予行全身化疗,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无法承受放疗加化疗,因此选择了依托泊苷联合卡铂化疗,既针对肺癌又兼顾脑转移瘤进行治疗。CE(依托泊苷联合卡铂)方案与EP(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SCLC的有效率和生存期相似,但CE的恶心、呕吐、肾毒性、神经毒性较轻。
总结分析
依托泊苷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Ⅱ,形成药物‐酶‐DNA稳定的可逆性复合物,阻碍DNA修复。实验发现该复合物可随药物的清除而逆转,使损伤的DNA得到修复,降低了细胞毒作用。因此,延长药物的给药时间,可能提高抗肿瘤活性。人体血药浓度的半衰期为7小时(3~12小时),97%与血浆蛋白结合。由于本品与拓扑异构酶Ⅱ的结合是可逆的,并作用于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较长的S期及G2期,因此血药浓度持续时间长短比峰浓度高低更重要,一般采用静脉滴注,而不用静脉推注。44%~60%由肾排泄(其中67%以原形排泄),粪便排泄仅占16%。脑脊液中的浓度(给药2~20小时后)为血药浓度的1%~10%。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浓度每毫升不超过0.25mg,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不宜静脉推注,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得过快,至少需要半小时,否则容易引起低血压,喉痉挛等过敏反应。不得作胸腔、腹腔和鞘内注射。卡铂为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直接作用于DNA,主要与细胞DNA的链间及链内交联,破坏DNA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卡铂在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经肾排泄。卡铂在人血浆中半衰期较长,为29小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0~520mg/(m2·h),24小时尿中排出铂67%(63%~73%)]。如为一次推注(11~99mg/m2),24小时排出铂平均值为54%。静脉注射时应避免漏于血管外。溶解后,应在8小时内用完。滴注及存放时应避免直接日晒。尽量避免与可能损害肾功能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时使用。应避免与铝化合物接触,也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
CE联合化疗方案常见主要不良反应如下。①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为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降低。血小板最低点出现在用药后2~3周,第4周后恢复。白细胞最低点为2~4周,恢复较血小板慢,可延迟到6周左右。②消化道反应:常见但仅为轻度到中度,呕吐远较顺铂轻。③肾功能损害:很少引起肾功能损害,但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时使用时能增加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用药期间应多饮水,使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④其他:肝功能损害(胆红素、转氨酶或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过敏反应、口腔炎和“流感样”综合征。
由于肺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患者无化疗禁忌证,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无法承担放疗加化疗,因此行选择了依托泊苷联合卡铂化疗,既针对肺癌又兼顾脑转移瘤进行治疗。化疗期间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来源:《药学服务案例解析丛书——肿瘤分册》
作者:杜光
页码:254-257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