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公立医院倒闭:也曾辉煌一时 如何走到了这一步?
2022-08-17
5774

近日,四川乐山市一家公立二级医院关停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据了解,这家医院曾有过自己的鼎盛时期,为五六万人提供医疗服务。那么,其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因亏损一年前被关停 春节以来有的职工只领了一千多
 
近日,有网友发帖表示,其所在医院——四川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一年多前,即2021年7月,已经关闭。最初还能领三四千一个月的基本工资,今年春节以来,情况更糟了,到现在有的职工领了一千多。很多还是双职工家庭,喝水都不够了!
 
该网友还表示,不仅曾连续几个月没有基本工资,社保也好几个月没买了。
 
说起医院的近况,这位网友表示,疫情之前,医院已经亏损2000万,拖欠多家供货商的款项,每家几百万不等。疫情来了,成了压垮这家医院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一家药品供货商起诉了医院,之后陆陆续续有多家跟进,医院的账户就被冻结了。
 
这种情况下,该家医院的直属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决定关停该医院。
 
自此,合同制医生就地解除了合同,相关赔偿款拖欠着。有编制的职工,年轻点的,有一部分选择主动辞职,放弃编制,外出谋生;而年纪大一点的,等待分流。
 
据了解,2004年该医院并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前几年学院一直在给医院积极输血,比如引入电子病历系统以及购买医疗器械等,但还是无力扭转亏损的局面。现在疫情之下,学院的日子也不好过。
 
据医院2021年9月在官网公开的收入支出情况:“2020年度收、支总计2885.08万元。与2019年4024.88万元相比,收、支总计各减少1139.80万元,下降28%。主要原因是财政专项拨款较上年减少,因疫情影响医疗收入也有所减少。”
 
8月15日下午,乐山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涉事医院分流的相关事宜,直至当天下午仍在开会商讨中,具体方案将尽快公布,相关细节目前不方便对外披露。
 
也曾辉煌的医院 如何就生存不下去了?
 
据了解,这家医院也曾辉煌过,为五六万人提供医疗服务。那么,其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一地步?
 
据医院官网信息,其虽地处峨眉山脚下的桂花桥镇上,却曾是成都铁路局的职工医院——西昌分局燕岗线路医院,1994年更名为峨眉铁路医院。
 
这段时期,是医院最风光的时候,规模和人才队伍跟县医院差不多,是乐山市十几个区县最好的医院,向包括铁路员工、家属、村民在内五六万多人口提供医疗服务。因医院是铁路局职工医院,铁路职工免费看病,医护人员旱涝保收,还不时有北京和上海的医生过来。
 
2004年铁路部门改革,医院被从铁路部门剥离了出来,移交给了地方政府。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接手,并再次更名为四川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因为要自己养活自己了,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关停之前,连专科生都招不来。
 
这家医院从兴旺走向衰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铁路职工家属陆陆续续搬走,从桂花桥镇搬向了成都市和峨眉市。铁路医改前三年,曾对医院出台了一个保护措施,持铁路医保卡仅限该医院能接诊。但保护期一过,铁路职工也不再特地大老远跑来看病了。
 
除了铁路医改和铁路职工搬走带来的冲击,无力与镇上的另一家二甲医院抗衡,也是其无法生存下去的重要原因。
 
两万多人口的桂花桥镇上,还有一家二甲卫生院。因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高,当地人小病去卫生院,大病去峨眉山市人民医院,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就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夹心层”医院。
 
病人流失是长久的,也是必然的,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医院效益变差,随之而来的是医疗人才流失,二者陷入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疗机构不能转型,最后的结果就是发展不下去。
 
或许医院也曾意识到这个问题,曾计划2021年整体搬迁到乐山中心城区苏稽片区的新院区,但为时已晚。
 
据了解,2021年5月13~14日,乐山市门健委、市教育局曾到医院进行调研,认为这个镇上的的确确不需要另一家二甲医院,也养不起另一家二甲医院,就此决定分流。
 
2021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1张。人口仅为两万多的桂花桥镇,仅涉事医院的220张的编制床位就已大于需求,何况还拥有一家规模相当的卫生院。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四川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经历了53载风雨,因各种原因被关停,其留下的七八十位医院职工也处在了揭不开锅的窘境中。
 
一名职工表示:“希望把欠我们的基本工资尽快补发给我们,好多人都在还房贷,小孩又在读书,要生存!第二就是尽快分流。”
 
不具竞争力的医院 未来会很难
 
其实,在与疫情共存的近3年里,公立医院陷入经营危机,频现于网络。
 
2021年3月,山东省8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欠缴医药企业药款被通报;
 
2021年4月,咸阳市妇幼保健院,一次性将40多名抗疫医护辞退;
 
2021年6月,河南省省立医院被冻结存款、扣押财产,债务高达3.4亿元;
 
……
 
天南地北的这些医院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多在小城市,极度依赖当地居民的医疗需求,多解决常见病,业务可替代性较大,体量不大。
 
追问这些医院陷入危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先做大,后做强,再做强大”思想的影响,向银行贷款、或抵押贷款太多。按照预测,随着收入增长,可基本保证资金链平稳运行。
 
但疫情之下,这些医院在当地属于第二、三梯队,收入下降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建设款、设备款等应付款无法偿还,出现法院判决或冻结资金。
 
究其本质,是生存空间被大医院蚕食,又缺少摆脱困境的手段和能力。缺少竞争力目前不止是果,也是因,这些医院在这个循环中痛苦地挣扎着。
 
一位二级医院院长认为:“不善经营的基层医院就在濒临散架的边缘,这种医院也很多,未来三、五年内或许会死掉大批。”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四川乐山一公立医院倒闭?当地卫健委:正商讨后续方案

(1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