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疾病组织就用它
2017-11-13
56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的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聚合物纳米剂,能“照亮”传统方法无法探测的疾病组织的微小区域。研究近日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这种纳米剂名为半导体聚合物纳米颗粒(SPNs),能从日光、近红外光甚至移动电话的光源储存光能,然后发出持久的“余辉”。

NTU的研究小组定制了高度敏感的SPNs,在体内追踪和锁定疾病组织,如癌细胞,发送回标准成像设备能接收和解释的近红外信号。

由于纳米剂持续自我发光,而且6分钟后,它们的光强度减半,科学家和医生现在有更多时间来查看检测结果。

或者,如果样本以20摄氏度储存,其结果可维持1个月,使得其他诊断专家之后解释和回顾结果很方便。

检测小鼠时,此方法提供的结果比当前光学成像敏感20~120倍,显示疾病组织快10倍。

不像传统光学余辉剂不那么明亮且包含对生物细胞有毒的稀土重金属离子,新型纳米剂是有机的、可生物降解,包含无毒的生物学良性成分。

未来,研究或用于图像导航手术,以及监测寻求注册审批的药物的效果。

研究小组带头人、NTU化学和生物工程副教授Pu Kanyi说,我们设计和制造的新型聚合物纳米剂显示了临床应用的巨大前景。它们检测疾病组织比当前光学成像技术快得多,而且使用更安全。我们希望其能带来让医生更容易诊断和治疗患者的技术。其可能应用于图像导航手术,外科医生可使用此技术实时更精确地移除疾病组织,以及监测寻求注册审批的药物的效果。

此技术也能用于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和治疗结局,例如,药物是否引起肝损伤这一副作用。

药物诱导肝损伤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拒绝药品审批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在注册审批之前评估潜在损伤具有挑战,因为当前,生物体外的对照环境中进行的研究预测药物在生物体内反应的能力常常较低。

现有方法仅在组织水平追踪此类活动,而新技术在分子水平,监测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升高和降低,以确定药物如何起作用,在它们的治疗作用完成之前,提供药物进展的更大的预测能力。

研究历时两年,此技术正在申请专利。研究小组现在尝试在更大型动物模型中进行进一步试验。

研究题为《Molecular afterglow imaging with bright, biodegradable polymer nanoparticles》。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