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永远比生病治疗更为重要。近日,诺奖得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的屠呦呦再次扛起医学科普的大旗,推动先锋医学与大众健康结合。
10月14日,她向某医学ME大会发出贺信,并公开呼吁:“医学工作者不仅需要潜心研究自己领域的课题,也应该承担向大众普及准确权威的医学知识的责任。生命健康关乎人类共同命运,医学界和企业对于医学科普的联合关注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
屠呦呦此次呼吁,也指出了当下医学科普中专业从业者缺乏、权威及准确性知识不足的现实。医疗信息关乎民众身体健康,内容专业、严谨尤为重要。但长久以来,网络上大多医疗资讯,往往为制造噱头、追逐流量,专业性无从保证,伪科普大行其道。
破解这些问题,专业医学工作者的参与必不可少。为此,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等三方面提出实施15项行动。
15项倡议中第一项就是“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维护健康需要掌握健康知识。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鼓励各级电台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在医生和医院端,这项倡议要求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医院和医生的绩效考核,同时纳入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定。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王韬曾表示,做好科普,可以让病人懂得做功课,会防病、会看病,具有前瞻性,这样既能方便病人自身,也能促进医生工作效率提高。在看病过程中,病人会主动配合医生,增加依从性,有助于提升疗效。更重要的是,医学科普可以延伸医疗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从医院拓展至家庭、社区甚至整个社会。
在大众医疗科普领域,需要医界共同发力,不仅拿起手术刀,也能拿起笔,不仅为方便患者自身,也为自我实现“上医治未病”的价值。而且把医疗重心前移,对患者、对医生、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百利而无一害!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