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维莫司与吗替麦考酚酯在心脏移植中的比较
2013-06-27
373

题目:依维莫司与吗替麦考酚酯吗替麦考酚酯在心脏移植中的比较:一项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Everolimus versus 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heart transplantation: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

在一项开放式、24个月的临床试验中,721名初始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接受较低剂量环孢素联合1.5 mg依维莫司或3.0 mg依维莫司组,或标准剂量环孢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3 g/天组(加上糖皮质激素±诱导治疗)。主要疗效终点指标为12个月时的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与血流动力学受累相关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丢失/再移植、死亡和失去随访等事件的复合发生率。对该终点而言,依维莫司1.5 mg组在12个月(35.1% vs. 33.6%; 差异1.5% [97.5%置信区间[CI]:-7.5%~10.6%])和24个月时并不劣于MMF组。依维莫司1.5 mg组中,接受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诱导的患者的3个月的死亡率高于MMF组,主要由感染所致,但24个月的死亡率2组却相似(依维莫司1.5 mg组:10.6% [30/282];MMF组 9.2% [25/271])。依维莫司3.0 mg组由于较高的死亡率而被过早地终止。平均(SD)12个月的最大内膜厚度增长分别为:依维莫司1.5mg组,0.03(0.05);MMF组,0.07(0.11)(P<0.001)。依维莫司1.5 mg组在肾功能方面要劣于MMF,但与达到预定的较低环孢素谷浓度组相当。依维莫司1.5 mg组中发生的非致死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比MMF组频繁。较低剂量环孢素联合依维莫司1.5mg组与标准剂量环孢素联合MMF组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并且在初次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12个月时降低了内膜增生。

(选题审校: 聂小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Am J Transplant. 2013 May;13(5):1203-16. doi: 10.1111/ajt.1218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433101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