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评价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后冠脉内腺苷或硝普钠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微血管阻塞的开放标签,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REOPEN-AMI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冠脉内的硝普钠 vs 腺苷)(Open-Label,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Evaluation of Intracoronary Adenosine or Nitroprusside After Thrombus Aspiration Du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REOPEN-AMI Study (Intracoronary Nitroprusside Versus Adenosin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微血管阻塞(MVO)预防方面,血栓抽吸(TA)后冠脉内腺苷或硝普钠是否优于单独TA治疗。
背景:由于多因素发病机制,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在TA治疗后发生MVO。
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安慰剂对照、随机、开放标签、盲目检查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共纳入240名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1的患者,按照1:1:1的比例,在TA治疗后闭塞结点远端将其随机分配到接受腺苷组(n=80),硝普钠组(n=80)或生理盐水组(n=80)。主要终点是PCI术后90分钟时体表心电图的ST段回落指数(STR)>70%。次要终点是MVO血管造影发生(TIMI血流心肌呈色分级≤2或3,伴有心肌腮红分级<2),作为一个复合的心源性死亡的30天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心肌梗死,靶病变的血运重建以及需要住院治疗的心脏衰竭。
结果:腺苷治疗的患者中71%发生STR>70%,硝普钠治疗的患者为54%,生理盐水治疗的患者为51%(与生理盐水相比,分别为P=0.009和P=0.75)。腺苷治疗的患者中有18%发生MVO血管造影,硝普钠治疗的患者有24%,而生理盐水治疗的患者有30%(与生理盐水相比,分别为P=0.06和P=0.37)。患者发生MACE的比例分别为10%、14%和20%(与生理盐水相比,分别为P=0.08和P=0.29)。
结论:通过STR的评估,PCI和TA治疗的STEMI患者中,增加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治疗的患者其MVO改善的结果显著优于硝普钠治疗。
(选题审校: 栾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