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单抗与兰尼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效果相似
2013-12-04
576

11月发表在《Ophthalmology》上的一项研究评价了贝伐单抗与兰尼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相对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表明,贝伐单抗治疗一年的视敏度不劣于兰尼单抗,且拥有相似的安全性。

为了评价贝伐单抗与兰尼单抗玻璃体内注射相比,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的相对疗效和安全性。在38个法国眼科中心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劣效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非劣性的限制为5级。研究纳入患有凹下新生血管性AMD且年龄≥50岁,在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图表和测量病变小于12视盘区(DA)的区域测量中,最佳矫正视力(BVCA)在20/32和20/320之间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至贝伐单抗的玻璃体内给药(1.25毫克)或兰尼单抗(0.50毫克)。医院药房对编制、盲法配药治疗进行负责。随访1年中患者接受3个月玻璃体内注射,随后其余的9个月视需要制定计划(为防止活动性疾病进行一次注射),每月进行随访。计算1年时的视敏度变化平均值。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有501例患者随机纳入。在每个复合方案的分析中,贝伐单抗不劣于兰尼单抗(贝伐单抗减去兰尼单抗+1.89级,95%可信区间[CI] ,-1.16~4.93,P<0.0001)。意向性治疗分析的结果一致。平均注射次数在贝伐单抗组为6.5以及兰尼单抗组中为6.8次(P = 0.39)。两种药物减少了中央子域的黄斑厚度,平均贝伐单抗组减少了95微米,兰尼单抗组减少了107微米(P = 0.27)。在最终的评估中,血管造影片中染料渗漏,或改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区在视网膜下或视网膜内液体无显著差异。患者的严重不良事件的比例在贝伐单抗组为12.6%,兰尼单抗组为12.1%(P = 0.88)。两组患者有严重的全身或眼部不良事件的比例相似。贝伐单抗一年的视敏度不劣于兰尼单抗,且拥有相似的安全性资料。兰尼单抗往往有更好的解剖学结果。该结果与之前的头对头研究的结果相似。所有权及商业信息可在参考文献后面找到。

(选题审校:陈忻 编辑:范莹)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