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发表于《Health Technol Assess》的一项研究考察了非药物治疗干预口吃的临床疗效,以及阻碍成功结局的障碍。结果表明,目前口吃的大部分干预至少能使一些口吃患者获益。
背景:尽管已经经过多年研究,仍不能确定口吃的病因。尽管已经研发出多种干预措施,但仍需要对涵盖成人和儿童的所有干预,包括对口吃人群的看法和观念进行基础广泛的系统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报告口吃人群干预的临床有效性,考察口吃人群看法,以及专业人士对于干预看法的相关证据。
数据出处:在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对定量和定性文献开展了一项系统评价。检索了以下电子数据库:(1)MEDLINE;(2)EMBASE;(3)The Cochrane Library(包括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Database of 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ffects、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Database and NHS Economic Evaluations Database);(4)PsycINFO;(5)Science Citation Index;(6)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7)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8)ASSIA;(9)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10)Sociological Abstracts;(11)the EPPI Centre。筛选了纳入文章的参考文献目录和其他综述,并手动检索了主体相关的重要杂志。
研究方法:研究旨在确定(1)在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群体中临床有效性的证据;(2)阻碍和促进口吃干预者和口吃群体干预临床有效性认知的相关数据。为了进一步为评价结果提供阐释,通过开发一个概念模式,对两个相连的要素进行综合集成。
结果:对文献的系统检索后,确定大量潜在相关研究。其中,111项考察干预临床有效性的研究、25项定性文章和1项混合方法文章符合该评价的纳入标准。研究人员确定的所有证据几乎都报告了对一些受试者的某些积极影响。但是,证据表明,研究受试者的结局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定性文献强调了干预层面进行个性化的方案需求,强调了个体和人际/社会的要素。数据的综合集成强调了在评价口吃干预的长期作用时,需注意要素的复杂性。
局限性: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研究被认为存在较高的风险偏倚。结局中的异质性和差异意味着无法完成荟萃分析。
结论:尽管研究人员确定的许多证据源于存在偏倚风险的研究,但这表明目前口吃的大部分干预至少能使一些口吃患者获益。需要进一步厘清口吃干预后的核心结局,并增强对关于影响发生改变进程的理解。研究干预对于哪些患者没有产生显著获益可以为干预结局-通路的复杂性提供新的视角。
注册:PROSPERO CRD42013004861。
资助: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项目。
(选题审校:韩茹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这篇文章有一点很值得学习,研究者自己便给出了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很值得参考;这种开放的态度,可以促进研究者对自己研究设计的思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