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心悸和出汗 三个临床症状助38岁女患者确诊
2020-02-10
450

38岁女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心悸,出现肺水肿并插管,进行了2次心肺复苏术。生化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尿儿茶酚胺类物质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1﹒临床病史
 
患者:女性,38岁。症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心悸。心电图示S‐T段压低、心室异位及交界性异博。因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CK)浓度增高,服用阿司匹林、肝素、替罗非班,静脉注射琥珀酸美托洛尔。在转移途中,病情恶化,出现肺水肿并插管,进行了2次心肺复苏术。既往史:自幼有偏头痛,偶发心悸,无高血压史。体格检查:体温39.5℃,心率160次/分,窦性心律,血压176/117mmHg。其他检查:胸腹部CT示左侧肾上腺肿块;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123I‐间碘苄胍放射性核素扫描[(123I)MIBG]示左侧肾上腺摄碘增高,磁共振检查心肌无纤维化但有肿胀现象。红细胞计数(RBC)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稍高于参考范围上限。
 
2﹒检验结果
 
实验室部分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室部分检验结果

1 
3﹒问题与解答
 
(1)患者哪几项生化检验结果明显异常?
 
答:患者尿儿茶酚胺类物质:尿肾上腺素(E)、尿去甲肾上腺素(NE)、尿香草扁桃酸(VMA),血浆氨基端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显著增高,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增高。
 
(2)如何解释这些明显异常的检验结果?
 
答:引起儿茶酚胺类增高的原因:常见的如嗜铬细胞瘤,其他如麻醉、肿瘤手术、用药(如甲氧氯普胺、抗抑郁药)及放射造影剂。
 
头痛、心悸和出汗是嗜铬细胞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此3种临床症状同时存在,则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特异性超过90%。儿茶酚胺类由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及肾上腺外嗜铬体分泌,嗜铬细胞瘤是产生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瘤。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综合征,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高血压。病程长者可有左心室肥大、心衰、冠状动脉硬化、肾小动脉硬化、脑出血、血栓形成等。NT‐proBNP和B型脑钠肽(BNP)均来源于BNP前体(pro‐BNP),由左心室心肌组织分泌,在评价患者呼吸短促及心衰具有重要意义。患者NT‐proBNP增高,是急性心衰及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抑所致(心室造影结果可证实)。
 
cTnI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心肌细胞损伤最敏感的生物标志物。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的心肌损伤外,cTnI或cTnT增高还与急性肺栓塞、急性及代谢失调性慢性心衰(CHF)、败血症、急性心包炎或心肌炎、心肌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肾脏疾病、快速型心率紊乱及应激性心肌病相关。
 
CRP浓度较低,同时血培养阴性说明脓毒心肌炎可能性较小。心肌坏死及左心室功能异常常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后,但本患者CT检查并无脑出血征象。
 
(3)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答:最可能的诊断是嗜铬细胞瘤相关儿茶酚胺类心肌病引起心源性休克。
 
(陆元善 蔡德丰)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来源:《临床病例检验结果剖析》

作者:巫向前

页码:189-191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