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发热2周伴恶心呕吐 血涂片查见幕后真凶
2020-06-24
624

29岁男性患者,发热2周,伴恶心、呕吐、腹泻和体重减轻;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降温。外周血涂片N、M和血浆查见组织胞质菌的酵母型,3次血培养均为组织胞质菌阳性,HISTOAG U阳性,anti‐HIV阳性。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1﹒临床病史
 
患者:男性,29岁。症状:发热2周,伴恶心、呕吐、腹泻和体重减轻;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降温。既往史:为同性恋,3年前有不洁性行为。体格检查:脉搏110次/分,血压132/60mmHg,呼吸18~20次/分,体温37.6℃。体瘦,脱水,见鹅口疮;腹部压痛,伴脾大。其他检查: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计数(N)、单核细胞计数(M)和血浆查见组织胞质菌酵母型;3次血培养组织胞质菌阳性;尿组织胞质菌抗原(HISTO AG U)阳性;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阳性。
 
2﹒检验结果
 
实验室部分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室检验结果
1 
 
3﹒问题与解答
 
(1)患者哪几项检验结果明显异常?
 
答:患者外周血涂片N、M和血浆查见组织胞质菌的酵母型,3次血培养均为组织胞质菌阳性,HISTOAG U阳性,anti‐HIV阳性。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和单核细胞计数(M)减低,乳酸脱氢酶(LD)、铁蛋白(SF)浓度显著增高。
 
(2)如何解释患者这些异常的检验结果?
 
答:患者实验检验结果与组织胞质菌感染相符合,包括3次血培养组织胞质菌阳性、外周血涂片细胞内观察到组织胞质菌、尿组织胞质菌抗原阳性。WBC、L和M减低。在外周血涂片发现组织胞质菌的患者可有严重的M减低。LD、SF浓度显著增高,anti‐HIV阳性,提示患者为AIDS引起的播散性组织胞质菌病。
 
(3)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答:最可能的诊断是组织胞质菌感染引起播散性组织胞质病。播散性组织胞质菌病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的个体,包括AIDS和其他长期进行类固醇、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播散性组织胞质菌病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AIDS患者),其淋巴组织、肝、脾、肾、脑膜和心脏常受到影响,其血和骨髓培养组织胞质菌常呈阳性。可在外周血、骨髓和淋巴结穿刺直接涂片细胞内观察到组织胞质菌。
 
有时,很难从外周血涂片或组织中血小板和细胞中分辨出组织胞质菌(酵母型)。组织胞质菌(2~5μm)与血小板(1~4μm)大小和形态相似;虽然,组织胞质菌细胞呈密集染色,血小板无新月形胞质内容物,但两者瑞氏染色均以嗜酸性细胞内容物为主。外周血涂片中与组织胞质菌形态相似的生物体特征见表4‐3‐2。
 
表2 外周血涂片中与组织胞质菌相似的生物体
2 
 
 
(郑 冰 顾 怡 应春妹)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来源:《临床病例检验结果剖析》

作者:巫向前

页码:272-274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