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初,无化疗免疫单药治疗首先造福的是PD-L1≥50%肺癌患者。如今,受惠人群进一步扩大到了PD-L1≥1%的患者。这意味着,60%多的肺癌患者都有望摆脱化疗阴影。人民卫生出版社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张力教授,就“无化疗实现长生存 多数肺癌患者都有机会”这一话题展开系列讨论。本期为第2篇内容——PD-L1≥1%获批免疫单药治疗 临床证据让更多患者摆脱化疗阴影。后续将推送第3、4、5、6篇内容,敬请关注优医迈公众号推文。
前面已经提到,(keynote)042研究是(keynote)024研究的一个扩大。042研究与024研究的一个根本不同,或者也叫唯一不同,实际上是把入组的病人做了非常大的改动,将入组病人的条件从PD-L1表达≥50%下调到≥1%,这是它最关键的一个地方。至于其他方案设计,如整个实验中免疫治疗的用法用量以及给药的疗程,跟024非常地雷同,也是第一次给药免疫治疗给到两年,差不多是35个周期,之后可以停药。如果疾病进展,可以再次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药的时间最长也是17个周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分子标记物PD-L1表达,对患者做了一个分层。从分层的结果来看,042研究入组的(患者)差不多一半为PD-L1≥50%。而≥1%的病人,基本上可以占到整个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60%多。也就是说,PD-L1表达1%(这一条件),使得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获益面比较大。
当然,这个研究还有一个前提,也就是主要锁定的是驱动基因阴性病人,将EGFR和ALK有突变的患者排除在外。很明显,这是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因为靶向治疗(对这部分患者)更加成熟。
在这一情况下,把PD-L1≥1%的病人纳入其中,实际上也是相对比较宽泛的,真正驱动基因阴性且PD-L1<1%的(患者),相对来讲是更小众的一组人群。
按照PD-L1≥1%这一特点来入组病人,相比传统化疗,依然看到免疫治疗单药组取得了很好的生存优势。
特别还值得一提的是,在042研究中,完成35个周期之后给病人停药,必然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复发。复发后就进入了第二个疗程的免疫单药治疗,大约15%的病人又取得了很好的客观疗效。这一点也非常值得临床医生关注,也就是这样一个类型的一个再挑战,也会给病人带来比较好的获益,并且这部分病人的稳定时间也比较理想,达到了11.3个月这样一个数值。
应该说,到今天为止,042研究的数据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治疗的贡献,就在于它结束了化疗所谓“一枝独秀”(的局面),实际上化疗从来也没有一枝独秀过,它的治疗现状和预后非常惨淡。
在这个情况下,在PD-L1≥1%的这组病人中,实际上免疫治疗单药开启了新的治疗篇章,甚至让患者能够从化疗的恐怖阴影当中走出来。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知名教授
2015年,作为第五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荣获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
获得中国药促会,2019年“独墅湖杯”医药创新“最具影响力药物临床研究领军人物奖”
2020.1.22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0.7.25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多次获得院医疗成果奖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副主编(SCI 1.46)
中华医学会肺癌学组成员
中国肺癌联盟成员北京分联盟副主席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免疫治疗委员会主委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ACA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常务委员
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GACT/CTONG)成员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委员
中国交叉科学学会委员
中国呼吸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国肺癌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国际呼吸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专家委员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物联网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肺癌分委会常务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绿茵沙龙肿瘤研究协作组委员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张力教授:无化疗实现长生存 多数肺癌患者都有机会(2)— PD-L1≥1%获批免疫单药治疗 临床证据让更多患者摆脱化疗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