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免疫治疗像一把利剑,用得好铲除病魔;用不好,除了患者人财两空,还可能伤及医生自己。人民卫生出版社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张力教授,就“无化疗实现长生存 多数肺癌患者都有机会”这一话题展开系列讨论。本期为第5篇内容——免疫治疗选择适合的患者 区分药物的循证证据可避免“人财两空”。后续将推送第6篇内容,敬请关注优医迈公众号推文。
(有人疑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不会出现滥用的情况?滥用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比较广,另外一种就是超适应症使用。这种情况,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发生,但是都不应该发生的一些事情。
免疫治疗,现在每一个药都有不同的适应症,而且亚适应症也给得非常之明确。现在可选择的免疫治疗药越来越多,从珍爱生命的角度来说,临床医生给病人推荐药的时候,要更多地注意循证医学证据是否充分,(如此能)让病人在信息量相对充分的情况下来使用这些药物,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医生,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保护。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虽然)现在(免疫治疗)药价也降了,也(进入)医保了,但从医务工作者本身来讲,不要造成资源的浪费。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资源浪费的同时,是不是还有以生命为代价?我觉得,经济和生命双重的付出,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
但是,如果加以避免这一点的话,我个人觉得,首先要从(按照)每个药物临床研究的适应症来(处方药物)做起。然后,再就免疫治疗相关的广泛的知识有一个精准的把控。这样,可能最大限度地让病人获益,让好药用在应该用的地方,让整个的医疗比较规范。
当然,(有些患者暂时不在适应症内)也不用着急,现在开展的临床研究,几乎覆盖到肺癌病人的各个层次,各个阶段,很快会有大量的临床数据不停地出来。届时,医生做到及时去接收这些临床数据,及时地去学习,那么可供使用的药物也好,使用的方向也好,会越来越广泛。这样,每一步都走得比较扎扎实实。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知名教授
2015年,作为第五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荣获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
获得中国药促会,2019年“独墅湖杯”医药创新“最具影响力药物临床研究领军人物奖”
2020.1.22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0.7.25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多次获得院医疗成果奖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副主编(SCI 1.46)
中华医学会肺癌学组成员
中国肺癌联盟成员北京分联盟副主席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免疫治疗委员会主委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ACA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常务委员
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GACT/CTONG)成员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委员
中国交叉科学学会委员
中国呼吸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国肺癌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国际呼吸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专家委员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物联网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肺癌分委会常务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绿茵沙龙肿瘤研究协作组委员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张力教授:无化疗实现长生存 多数肺癌患者都有机会(5)—免疫治疗选择适合的患者 区分药物的循证证据可避免“人财两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