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反复发热、胸闷、气短、不能平卧 治疗无效后出院3天死亡
2022-01-10
1721

65岁男性,2年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8℃,伴寒战,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时好时坏。1年前曾经按结缔组织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但仍有间断发热。1个月前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当地按肺炎给予治疗,效果欠佳。2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入笔者医院,治疗3天仍有胸闷、气短,自动出院。后电话随访,出院3天后死亡。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65岁。主因反复发热2年,胸闷、气短1个月,加重不能平卧2天入院。患者于2年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8℃,伴寒战,用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退热时伴大量出汗。发热时伴腰痛,四肢关节酸痛,无放射痛,止痛药效果欠佳。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无皮肤黄染、皮疹。当地医院间断给予青霉素、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及退热药,病情时好时坏,有时体温正常,但最多不足1个月即反复出现发热。发病初期曾于当地检查肥达反应、外-斐试验、布鲁菌凝集试验均为阴性。曾于当地查骨穿显示感染性骨髓象,血沉48~113mm/h。1年前曾经按结缔组织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但仍有间断发热。1个月前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当地按肺炎给予治疗,效果欠佳。2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双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体温最高达40℃,伴寒战、腰痛、四肢关节酸痛、大汗而来诊。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及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患者为农民,否认接触特殊物质,否认家中养殖牛、羊等牲畜。

 

体格检查:T 39℃,P 126次/分,R 24次/分,BP 100/75mmHg。端坐呼吸,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差,消瘦,皮肤潮湿、多汗,无瘀点、瘀斑、皮疹。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巩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界正常,心率126次/分,律齐,心尖部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3/6级吹风样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脊柱、四肢无畸形,第一、二腰椎压痛。双下肢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6.7×109/L,Hb 141g/L,PLT 209×109/L。尿常规及便常规正常,便潜血试验阴性。

 

入院诊断:发热待查,肺部感染?结核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

 

诊治经过: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退热、抗感染、纠正心力衰竭等治疗。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血生化、肝肾功能、血脂、心肌酶检查均正常,红细胞沉降率50mm/h。感染指标: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抗链O、类风湿因子均阴性,PPD试验阴性,血清C-反应蛋白56.4mg/L,肥达反应、外-斐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1∶800,血培养阴性(7天)。影像学: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低电压。腰椎X线片示腰椎退行性变。腹部B超示肝脾稍大,胆、胰、肾正常。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部分腱索断裂伴赘生物形成,射血分数32%。再次反复追问病史,患者为农民,3年前曾有替邻居看管羊群史,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布鲁菌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治疗上加用利福平600mg/d,多西环素200mg/d,继续抗感染,纠正心力衰竭等治疗。患者治疗3天仍有胸闷、气短,自动出院。后电话随访,出院3天后死亡。

 

最终诊断:布鲁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

 

重要提示

 

1.老年男性,既往健康,以长期间断发热为主要表现,有寒战、腰痛、四肢关节酸痛、大汗等伴随症状。近期在发热的基础上出现了心功能不全表现。

2.既往有羊群接触史,对于明确诊断有重要提示。

3.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但始终血培养阴性,且对于常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引导临床医师去思考是否为特殊感染。

4.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1∶800,提示为布鲁菌病,诊断明确。

 

【讨论】

 

这是一例布鲁菌病长期误诊的病例。布鲁菌病在我国牧区多见,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而在内地少有流行,且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常常导致漏诊和误诊。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近年来布鲁菌病在我国有明显上升趋势,且与20世纪50~60年代相比,疫区从牧区向半农半牧区、农区及城市蔓延;流行形式以多发、分散的点状流行代替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布鲁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带菌的羊、牛、猪等家畜为该病的常见传染源,病原菌主要通过皮肤及消化道黏膜进入人体,偶可通过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进入人体。感染家畜的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特别是怀孕母畜流产或分娩时的胎盘、羊水、产后阴道分泌物均含大量布鲁菌,接触可致感染。人与人之间传播较少。临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故布鲁菌病患者常以发热待查就诊,易与伤寒、副伤寒、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统感染、疟疾等相混淆。流行病学接触史对诊断非常关键,本例患者2年余辗转就诊多家医院,如能及早了解羊群接触史,可能不至于发展至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不全而死亡。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布鲁菌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患者多在心内膜炎出现3个月内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布鲁菌病的进展中,心内膜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①心脏杂音的变化;②心脏超声检查中心瓣膜赘生物的发现;③布鲁菌血清学滴度的相对持续增高。

 

确诊后应及早采取抗菌治疗等措施,以防转入慢性期。治疗要采取早期用药、联合用药、足量全程治疗的原则。利福平600~900mg/d,加多西环素200mg/d,疗程6周,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也有人推荐多西环素与链霉素合用,链霉素0.75~1g/d肌注。布鲁菌性心内膜炎病死率较高,多主张抗菌疗法和瓣膜置换手术联用。


对于本例患者有以下诊治体会:①对于不明原因长期、间断发热的患者要考虑到布鲁菌病等传染病的可能。②仔细询问病史对于协助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本例患者早期只诉自己务农,且家中未饲养家畜,而忽视曾经有羊群接触史。另外,饮用未消毒的牛奶、羊奶,进食未烤熟的羊肉、皮革加工等均可引起感染,近年来时有报道。③对于长期发热、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要注意行血清学检查,发病早期还应该逐周测定,效价成倍升高者有诊断价值。④本病亦可累及心内膜、心肌、心包,发生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甚至全心脏炎,为布鲁菌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认真细致地查体,及时发现心脏杂音的变化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至关重要。⑤及早确诊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专家析评】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河北、吉林、陕西和新疆等省、自治区的牧区,布鲁菌主要通过体表黏膜接触进入人体。

 

本病发病机制复杂,细菌、毒素及变态反应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发生和发展过程。一般认为,急性期以细菌、毒素为主,慢性期则以变态反应为主。布鲁菌侵入人体后,主要循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如未被消灭则在此大量繁殖成为原发病灶。当病灶内病原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冲破淋巴屏障进入血流则形成菌血症,菌体破坏释放出内毒素和其他物质,导致毒血症的出现,引起发热。部分病原菌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后在其中繁殖,并随血流播散到肝、脾、骨髓、肾等全身各部位形成新的病灶。这些病灶中的病原菌又可多次进入血流而引起临床症状的反复加重,形成波状热。

 

特异的血清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测是布鲁菌病确诊的依据。但布鲁菌培养技术复杂,生长条件苛刻,需要时间较长(一般要7~14天),检出率低,临床医师应及时与检验科沟通,适当延长培养时间。高效价的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急性感染的患者,还应该逐周测定,效价成倍升高者有诊断价值。本例患者发病早期曾于当地查过一次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为阴性,从而否定布鲁菌病的诊断。如能监测效价是否成倍增高也不至于漏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也是发热待查的常见病因之一,致病菌除一般细菌外,也可为真菌、立克次体等,由布鲁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尚属罕见,常为误诊及确诊后不规范治疗导致并发心瓣膜病变,是布鲁菌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诊断依据为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新出现的心脏杂音;心脏超声显示有心内膜损伤或赘生物;血培养阳性或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但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非专科医师缺乏对心脏病体征的认识,常孤立地看待发热、盗汗等症状;而少数患者起病时以并发症形式开始,或以并发症为突出表现,易延误病情。如本例患者就诊就是以心力衰竭的表现为主。因此提醒临床医师,对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伴随症状不典型或并发有心内膜炎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注意流行病学特点,牧区居住史、牛羊接触史以及牛羊制品食用史等,注意行布鲁菌血清凝集试验。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已不多见,特殊病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更是少见,因此,临床医师应坚持临床工作中最基本的视、触、叩、听,做全面而仔细的体格检查,以便从中发现一些线索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要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病原学及其他相关检查,综合考虑病情,抓住主要矛盾,这样才能减少误诊、漏诊,抓住治疗最佳时机。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来源:《急诊临床病案评析:感染与心血管性疾病》

作者:陈旭岩 王仲

页码:115-118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