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DRGs/DIP是现代医学的产物,无法完全套入中医药这只“靴子”里。人民卫生出版社特别邀请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赵海滨教授,就“DRGs/DIP时代 医院绩效管理如何变革”这一话题展开系列讨论。本期为第4篇内容——中医特色医院 如何融入控费管理大势?到此,本话题全部结束。
中医药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独有的东西。所以,中医是非常伟大的宝库,我们需要保护它,挖掘它,需要传承,需要创新。
同时,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西方医学,还有较大的差别。目前,DRGs和DIP都是按照(西方医学的)评价标准(来制定的),尤其DRGs是舶来品。那么,其评价标准和衡量的尺度与中医药某些时候不太一致。
中医药本身有特殊性,比如拔火罐、针灸、夹板等等,它具有中医特色。医生在看病的过程中,所关注的更多的可能是患者哪里不舒服,最痛苦的地方是什么。可这种东西,有时候(难以物理)量化,无法详细地标注出来。这些都是中医的特点。
还有一点需要看到,国家的费用就这么多,医保费用就这么多,即便是搞中医,也应该精打细算,把有限的医保基金(用好),采用更加有效的中医手段,为老百姓服务。所以在这一点上,毫无例外中医也应该加入到这一大趋势来。
中医院也要有成本观念,这一点没问题,但是怎么做呢?按照项目付费,很多中医的有优势的传统方法,在临床上逐渐用得越来越少了,比如说小夹板,这几年在各大中医院的骨科里边(用得)很少了。我上大学的时候,骨科外科老师还给我们拿了(小夹板)去,实习的时候,各科都还有很多小夹板,他们用(这些)准备帮患者做些事情。还有推拿手法、复位手法,当时的老师都会教我们一些。但是我参加工作这几年,这些东西在临床上逐渐地用得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坦率地说,它的付费标准比较低。(与之相对的是),手术的费用可能比较高。
从现在看,各大中医院中,有些传统的中医方法在逐渐地减少萎缩。那么,按照DRGs付费之后,我相信,我也可以预见,可能一大批简便验廉的中医治疗方法会重新被挖掘出,重新迎接它新的第二春。
我就曾经和负责中医特色新技术的一个老师聊,我说以后,中医特色新技术可能还需要做一些新的工作。过去,我们可能不很在意的、(用得)比较少的中医的简便验廉的方法,要重新捡起来,做一些事情。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我认为,DRGs和DIP带来的更多的是理念。刚才我谈到了,目前来说,它可能是全覆盖所对区域有住院条件的医疗机构,DRGs可能更多(针对)的是住院的患者、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这种患者可能使用更多。对门诊患者、长期卧床的一部分患者、非手术的患者或者是疾病很复杂患者,可能(不能)用单一的方法来衡量,还是有一定的需要不断地改进的(空间)。现在北京,可能在DRGs基础上,还有门诊人均次均费用、床日付费,就看到了这种理念。
我个人认为,DRGs更多的是种理念性东西,告诉你要关注成本了,不能粗放式经营了。就是说,DRGs带来的是种非常正的东西。这一理念,与之相配套的手段可能还有很多,比如按床日付费,衡量一下北京市整个地区,按照这个均值给你。所以说,即便是长期卧床的终末的病人,也需要在治疗的同时,关注成本的控制。
那么,对于中医特色医院里的绩效指标,也需要这种改革。比如说,现在有一部分中医院本身的药占比会高一些,目前饮片还属于加成项目。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去控制各种的药品成本。
总的来说,中医院里有它的特殊性,但也需要符合国家整个医保费用控制的大局势。所以说,这也促使中医院在传承古老的医学的基础上,要创新出新的发展模式。毕竟来说,中医院也是医院,也需要符合医院的经营的理念,也需要医保来支付。医保就那么多,“盘子”就这么大,中医药也需要在为老百姓服务的基础上,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精打细算。那么,(中医院)可探索东西,可能比(西医的)综合性医院更多,更需要符合其实际情况。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赵海滨教授:DRGs/DIP时代 医院绩效管理如何变革(4)—中医特色医院 如何融入控费管理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