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教授:糖尿病特点与诊疗思路(3)——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筛查
2023-12-12
911

导语:已患糖尿病和未患糖尿病者,都需要去进行糖尿病相关筛查。人民卫生出版社特别邀请到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冯波教授,就“糖尿病特点与诊疗思路”这一话题展开系列讨论。本期为第3篇内容——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筛查。后续将推送第4、5篇内容,敬请关注优医迈公众号推文。

 

实际上,糖尿病病人真的是要筛查,其中包括两种:已患糖尿病和未患糖尿病。

 

第一种,已患糖尿病者。

 

得了糖尿病,为了预防以后的并发症,我们要做很多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因为你做筛查了,才能看到有些并发症(是)发生还是未发生。如果发现快有接近发生风险的时候,就可以干预。那么,就可以让并发症的发生速度延迟一些,或是阻止并发症发生。这一块已经在很多研究过程中得到证实。也就是说,筛查能够延缓并发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情况下,也就是2型糖尿病诊断的时候就要筛查,而且每年要做心、肝、肾、眼底和神经的检查。

 

如果你是1型糖尿病,诊断5年以后就开始要筛查,也是每年准备筛查同样的一些问题。假如你以前出现的并发症,比如眼底已经有视网膜病变了,肾脏已经有蛋白尿了,心肌已经有缺血了,等等,筛查的频率就更多一些,不只是1年筛查1次,有可能需要半年筛查1次,有可能需要一个季度筛查1次。因为只有筛查的频率更多一些的时候,你才知道治疗的手段是不是有效果。千万不要光知道到医院去开药,往往吃了药物或忽视了筛查,你就不知道治疗是否有疗效。我们希望所有的治疗都是有疗效的治疗,才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疗效的治疗,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价值的,或者价值比较弱,这一块请所有人引起重视。

 

第二种,未患糖尿病者。

 

如果你没有糖尿病,也要去筛查的。筛查的目的是看看(未来)患糖尿病风险有多高。

 

因为糖尿病是个生理性疾病,很多因素是不可改变的,其中一个就是年龄。年龄永远不能改变,因此我经常说,如果你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有机会得糖尿病。但是,我们不希望他得糖尿病很快得,希望他这个量变时间尽可能长一些,不要质变。这样的情况下,他以后并发症发生率就会少得多。

 

因此,哪些病人或者哪些人群应该去筛查呢?

 

首先,这个人是胖的吗?他有家族史吗?他有高血压吗?有冠心病吗?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吗?他平时是经常不活动的吗?她生了孩子,孩子是不是巨大儿?是不是有妊娠性糖尿病?女性是否患有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些等等的人群都是高风险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来说要高一些。

 

特别是胖的人,需要经常去筛查。但是筛查的过程中,一定要去关注一个问题,即血糖是不是每年每年都在往上走。虽然没有箭头超过标准,但(如果每年每年血糖都在往上走),这就说明这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高的。血糖不断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意味着体内的降糖的机制是每年都在减弱。那么这种情况下人群,也是一个必须去筛查的人群。每年筛查1次非常有好处。

 

另外,还有一个东西也要关注。因为糖尿病主要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筛查过程中,更多的需要看这个人群以后心血管疾病风险是否更高。如果有,我们要做筛查,筛查的目的是把这些风险因素尽可能的消灭掉,那么他以后得心梗、中风的概率就会减少,所以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介绍
冯波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中华内分泌学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冯波教授:糖尿病特点与诊疗思路(3)——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筛查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