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lgG4相关性疾病引起的反复腹痛诊治经验分享
2024-12-23
520

69岁男性,病史10个月,以反复腹痛为主要表现,且腹膜后有肿块,肾功能受损,有左侧输尿管及肾盂积水,胆汁淤积,血沉增快。该患者所患何病?如何诊治?


  一、病例介绍


1.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9岁。


入院时间:2016年12月4日。


主诉:反复下腹痛10个月余,加重2个月。


现病史:10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左下腹部疼痛不适(呈阵发性,程度较轻,可忍受,与进食及肛门排气、排便无明显相关),无牵拉痛,无放射痛,无尿频、尿急,无消瘦,无反酸、胃灼热,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盗汗,曾多次就诊于县人民医院,当时查血淀粉酶126U/L、尿淀粉酶143U/L,血常规+CRP、肝肾功能无特殊;肝胆胰脾B超显示肝回声增粗;胃肠镜未见异常(患者口述,报告未见),予甲硝唑、莫西沙星、泮托拉唑等口服治疗后,腹痛症状未见好转。2个月前,患者腹痛加重,起初为左下腹,半个月后上腹部、脐周、右下腹等部亦出现疼痛,程度中等,尚可忍受,站立及活动后明显,静坐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夜间平卧时脐上疼痛,有压迫感,侧卧时疼痛消失,腹痛与进食、与肛门排气、排便无明显相关,无牵拉痛,无放射痛,无消瘦,无反酸、胃灼热,无恶心、呕吐。其间,患者曾在省级医院诊断为“腹主动脉夹层”,后经另一家省级医院排除该诊断。患者为求进一步明确病因至我院就诊。


既往史:30余年前有头部外伤史;10余年前有腰部扭伤史,未予特殊处理,10天后自行缓解,其余无特殊。


个人史: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否认过敏史;否认饮酒史,否认滥用药物史;否认其他手术史,否认输血史。


家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2.入院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6.6×109/L,血红蛋白102g/L,血小板114×109/L。


生化类:尿酸582.4μmol/L,肌酐113.99μmol/L,甘油三酯3.35mmol/L,总胆固醇5.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5mmol/L,ALP 144U/L,GGT 103U/L,淀粉酶138U/L。


肾小管功能类:β2微球蛋白1733.1μg/L。


血沉:84mm/h(第1h末)。


肝炎类:乙肝核心抗体(定性)阳性。


胃分泌功能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


尿常规、粪常规、凝血类、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类、HIV+RPR、CRP、T淋巴细胞亚群+Treg、肿瘤类、肿瘤相关物质六项均无特殊。


肝胆胰脾肾B超:胆囊息肉(米粒大小,基底不宽),左侧肾脏积水,肝、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B超:右侧肾脏结石(直径约0.3cm),左肾轻度积水(左侧肾脏集合系统分离1.23cm),左侧输尿管中段内结石可疑(直径约0.94cm),膀胱、前列腺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CT平扫+增强:两肺叶内散在少量慢性炎症伴部分纤维化。两侧胸膜局部增厚。纵隔内见多发淋巴结伴钙化。冠状动脉走行区局部钙化。


全腹部CT平扫+增强:腹主动脉旁及两侧髂血管分叉周围软组织影,考虑腹膜后纤维化可能;伴血管包绕,左侧输尿管及肾盂积水。左肾功能减低。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乙状结肠冗长(图1)。

 

图1 全腹部CT平扫+增强


图1 全腹部CT平扫+增强


3.初步诊断思维过程


(1)入院时病情总结


该患者为中老年男性,病史10个月,以反复腹痛为主要表现,且腹膜后有肿块,肾功能受损,有左侧输尿管及肾盂积水,胆汁淤积,血沉增快。


(2)入院时诊断思路


患者全腹部CT平扫+增强显示腹主动脉旁及两侧髂血管分叉周围软组织影(考虑腹膜后纤维化可能),伴血管包绕,左侧输尿管及肾盂积水。肝胆胰脾肾B超显示胆囊息肉(米粒大小,基底不宽),左侧肾脏积水,肝、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B超显示右侧肾脏结石(大小约0.3cm),左肾轻度积水(左侧肾脏集合系统分离1.23cm),左侧输尿管中段内结石可疑(直径约0.94cm),膀胱、前列腺未见明显异常。需要进一步搜索腹膜后肿块病因,明确肾功能受损的原因是独立的还是与腹膜后肿块相关的,胆汁淤积的原因是独立的还是与腹膜后肿块相关的。


(3)入院初步诊断


①腹膜后肿块,原因待查;②肾功能受损、左肾积水、右肾结石;③胆囊息肉。


4.后续检查


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IgG18.90g/L;ANA谱(16项):ANA(欧蒙法)阳性(1∶320);SSA阳性;线粒体2型阳性;ANCA谱均呈阴性;T-SPOT、PPD均呈阴性。


锁骨上淋巴结B超: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可及。左侧较大的约0.65cm×0.45cm,右侧较大的大小约0.94cm×0.68cm。边界清,形态规则。


骨髓穿刺常规及活检结果:未见异常,肿瘤类指标均阴性。


胃镜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贲门息肉样隆起。病理检查提示为中度慢性活动性炎。


肠镜检查:结肠多发息肉。病理检查提示为增生性息肉。


下腹部MR平扫+增强:腹主动脉旁及两侧髂血管周围软组织影,结合CT检查,考虑腹膜后纤维化可能;伴血管包绕,盆腔少量积液(图2)。


MRCP显示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异常,腹主动脉旁条片状异常信号。结合两侧,考虑腹膜后纤维化可能,十二指肠降段憩室。


唇腺活检:灶性腺泡数量减少,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最多处一灶100个/HP。

 

图2 下腹部MR平扫+增强


图2 下腹部MR平扫+增强


5.最终诊疗思维过程


(1)腹膜后肿块原因分析


1)结核:患者否认结核感染史及家族史,且T-SPOT、PPD检测均阴性,故诊断依据不足。


2)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骨髓穿刺常规及活检结果未见异常,故暂不考虑。


3)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类指标均阴性,但尚不能排除。


4)感染:患者否认近期外伤史及腹部手术史,否认疫区逗留史以及类似患者接触史、动物接触史,无生食习惯,梅毒螺旋体抗体(-),无感染依据。


5)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ANA及免疫五项异常,唇腺活检异常。在排除其他病因后,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2)进一步检查


CT引导下腹膜后肿块穿刺,病理报告显示:后腹膜穿刺涂片未找到肿瘤组织,后腹膜穿刺组织由增生纤维组织组成,可见短梭形及卵圆形的成纤维细胞及肌纤维细胞,细胞较稀疏,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可见。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诊断成立,但腹膜后纤维化的原因、肾脏、肝脏、唇腺损害的原因仍不明确。


(3)进一步分析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是一种较少见的胶原血管病,特征是腹膜后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包绕压迫输尿管、大血管和腹膜后其他脏器。RPF按病因是否明确分为特发性RPF和继发性RPF。


1)继发性RPF常见原因:①药物:常见的有麦角新碱、麦角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肼屈嗪、β受体阻滞剂、非那西汀等;②恶性肿瘤:淋巴瘤、肉瘤、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③感染:常继发于邻近组织感染,如脊柱或椎旁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④腹腔盆腔放射线治疗;⑤创伤、腹部手术史、腹膜后出血;⑥其他:如组织细胞增多症、淀粉样变等。


该患者无相应药物使用史,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既往无结核病史,无椎旁脓肿,无创伤及腹部手术史,T-SPOT、PPD均阴性,血清肿瘤标记物均阴性,CT影像除腹膜后肿物包绕外,未发现其他占位性病变,因此者暂不考虑继发性RPF。


2)特发性RPF是自身免疫病全身表现的一部分,最常见于lgG4相关性疾病(lgG4-related disease,lgG4-RD)。它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纤维炎症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好发于胰腺、胆道、唾液腺、泪腺、腹膜后组织及淋巴结。已确定一些lgG4-RD中累及特定器官的诊断标准,如lgG4相关性米库利奇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lgG4相关性肾病及l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依据《lgG4相关性疾病管理和治疗的国际共识指南》,lgG4-RD诊断标准包括:①1个或多个器官特征性的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或肿块形成;②血清lgG4升高(>1.35g/L);③组织病理:明显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lgG4阳性浆细胞/浆细胞>40%,且每高倍镜视野下lgG4阳性浆细胞>10。该病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膜后肿块,血IgG 18.90g/L;血lgG4 9g/L,明显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组织lgG4(-),符合诊断标准①和②,因此可疑诊为l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此外,相关文献报道,血清lgG4/IgG比值越大,诊断lgG4-RD特异性越高。该患者血lgG4/IgG为47.6%,更支持lgG4-RD的诊断。患者组织病理未达到诊断标准,可能与病灶纤维化程度高,穿刺标本量过少相关。


(4)鉴别诊断


依据《lgG4相关性疾病管理和治疗的国际共识指南》(2014版),除lgG4-RD以外,多种疾病可出现血清lgG4水平升高、组织病理lgG4+浆细胞浸润,所以要做出lgG4-RD的诊断必须进行全面及系统的评估,如合并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还是lgG4相关性米库利奇病,患者胆汁淤积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所致还是l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胆管所致等。


6.最终诊断


lgG4相关性疾病(腹膜后累及,唇腺累及,肾脏累及?胆管累及?)。


7.后续治疗方案


依据《lgG4相关性疾病管理和治疗的国际共识指南》(2014版),糖皮质激素为一线治疗方法,初始泼尼松龙40mg/qd维持4周,后减量至30mg/qd维持2周,再减量至25mg/qd维持。


8.后续随访


45天后随访,患者腹痛明显缓解,各项生化指标正常,腹膜后肿块较前明显缩小。后门诊随访,患者腹痛无再发,肿块进一步缩小,各项血液指标正常。治疗前后症状及检查结果对比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症状及检查结果对比

 

表1 治疗前后症状及检查结果对比


续表

 

续表


二、疾病诊疗难点


该病例难点在于患者无典型症状,影像学、B超等检查提示腹膜后肿块,多系统累及,结合lgG4水平升高,需考虑有lgG4相关性疾病可能,同时需谨慎鉴别各脏器累及是否与lgG4相关性疾病有关。该病的诊断强调多学科会诊讨论的重要性。


三、疾病知识回顾


l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纤维炎症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好发于胰腺、胆道、涎腺、泪腺、腹膜后组织及淋巴结。已确定一些lgG4相关性疾病中累及特定器官的诊断标准,如lgG4相关性米库利奇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lgG4相关性肾病及l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依据《lgG4相关性疾病管理和治疗的国际共识指南》,lgG4相关性疾病诊断标准包括:


1.一个或多个器官特征性的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或肿块形成。


2.血清lgG4升高(>1.35g/L)。


3.组织病理显示


(1)明显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2)lgG4阳性浆细胞/浆细胞>40%,且每高倍镜视野下lgG4阳性浆细胞>10。


专家点评


该病例患者无典型症状,影像学、B超等检查提示腹膜后肿块,肾、唇腺、胆管、肺等多系统累及自身抗体阳性,作者考虑到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并结合血清lgG4升高,考虑到lgG4相关性疾病可能,也充分除外了其他可引起腹膜后肿块的疾病,如结核、肿瘤等。因CT引导下腹膜后肿物穿刺并未取到lgG4(+)相关组织学证据,故仍需谨慎鉴别各脏器受累是否与lgG4相关性疾病有关。作者临床思维较为缜密,未放过疾病表现出的蛛丝马迹,经过较全面的排查最终得以诊断,并通过随访观察疗效,印证了诊断及患者对治疗的良好反应。


该例患者以腹痛为首发表现,检查过程中发现腹膜后肿块。针对腹膜后肿块的鉴别诊断临床较为困难。该病例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最终确诊为lgG4相关性腹膜后肿物,并通过激素治疗后的反应进一步验证了诊断。


这是一个少见的疑难病例,作者以腹膜后肿块为切入点,发现合并肝、肾病变,在获得后腹膜病理(增生性纤维组织)后进一步分析导致增生的原因及是否可累及其他器官,排除结核、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后,结合免疫指标异常等判断该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结合《lgG4相关性疾病管理和治疗的国际共识指南》的复习,最终诊断为lgG4相关性疾病,临床思路清晰,分析有理有据,对人们加深对lgG4-RD的认识,包括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病理结果的判读均有帮助。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1] KHOSROSHAHI A, WALLACE Z S, CROWE J L,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ance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IgG4-related disease [J]. Arthritis Rheumatol, 2015, 67(7): 1688-1699.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