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交流如何做到彼此尊重和坦诚?
2015-02-02
514

在如今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环境下,为了避免医患关系紧张,我们更要强调医患交流的重要性。医患交流并不是简单地说话,而是要用心去更跟患者真诚地沟通。所谓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目前的医生和患者不是没有沟通,而是在沟通的细节上下功夫。

中国传统医学很早就开始重视医患交流。古人讲“天人合一”,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中医医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为患者传授养生保健的理念,这是医患沟通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现代医学也要求医生必须是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和敏锐的交谈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医患沟通纳入医生的培训考核体系。

“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既然医患沟通如此重要,现代的医生为什么偏偏遗漏了这一点呢?也许是因为现代医学的机器检查、操作化验将医生和病人隔阂开来,医生愿与病人“面对面”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也许是因为医生太忙太累,于是医患交流变得短促、简单、例行,变得冰冷、生硬、粗糙。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疏忽了医患沟通。实际上,医生的每一句话都能在患者心中泛起小小的涟漪,既然这样,何不让这样的影响变得温暖一些呢?

从医生的角度来讲,工作当中并非没有医患交流,而是交流的质量是否得到保障。那么如何做到突破?其实,“医患交流是交心”,医患交流是否有质量还得看医患双方是否在用心。换句话说就是医患彼此尊重、坦诚。尊重和坦诚是医患关系的基石,病人是医生的老师,医生是病人的守护者。医生对病人不可颐指气使,病人对医生不可鄙薄轻慢。坦诚不仅关乎医患和谐,还是疾病诊治科学性、可靠性的一个保证。

同时,沟通需要讲究态度,双方都要耐心和接纳。耐心听对方的意见、诉说,这是平等,也是尊重的体现。医生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医学问题,使病家易于理解和接受。医生也要考虑、接受病家的意愿和要求,也是诊治个体化、人性化的出发点。

有时沟通过程中需要讨论和澄清一些问题。因为病人是依照自己的感受表述和看待功能障碍、痛苦等问题的;而医生是按照疾病规律和诊治原则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这样一来,两者之间可能会有“沟壑”。病人看病要求诊断无误,疾病痊愈,有些绝对化;医生治病则要尽量搞清诊断,尽力改善结果,有些相对性,两者也有些不同。这当中,我们不能“斩断”任何一方的手,而应该拉起手来。所以,有时必须讨论和澄清,梳理观念的不同,分别“对”与“不对”、“合理”与“不合理”、“可行”与“不可行”。

主要的谈话常常会涉及入院、术前、术后、出院时的问题,以及一些医生需要交代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医生需要做到清晰明确,有引导,有结论。比如在讨论做不做剖宫产时,产科医生当然要全面分析孕产妇的全身状况、产科情况,提出分娩方式的建议,再征求产妇和家人的意见。有些疾病的诊治,我们很希望病人能同意我们的方案,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明达成一致,这种理解与配合至关重要。也许仍未达成共识,或者病家坚持自己的意见,也要交代利弊,尽可能地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无论如何,我们希望医患之间的交谈是讨论,而不是争论!

在实际当中医患交流并不是聊天那样简单,而是比较复杂。有经验的医生必须有足够的信息、明确的诊治、坦诚的交流和真切的理解。首先是同情和理解,“缺乏共鸣或者同情,应该被看做与医术不高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