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体检的价值成罗生门 您怎么看?
2017-04-25
419

近日,一则小朱的公司同事刚做完年度的体检结果没过多久查出中晚期癌症的新闻在网上流传,引起了大家对体检价值的质疑和讨论。其实,年度体检无意义的观点并非第一次出现,并且其中不乏专业人士的声音。当然,认为不应当把体检一棒子打死,而是应该理性选择检查项目的也不在少数。

刚体检完就查出癌 是假体检?

白领小朱疑惑地说,“公司同事前段时间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体检,胸片和B超检查也都做了,当时说各项指标没啥异常。结果没过多久,就有位同事被查出患癌,竟然还是中晚期!”周围同事唏嘘的同时心生疑问:“难道是做了假体检?”

当然,体检不会是假的。那么年度体检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呢?

年度体检的价值 众说纷纭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肿瘤学家伊曼纽尔认为,年度体检基本上毫无价值,可以放弃年度体检从而剩下一笔钱。这位专家的观点并非横空而出,而是有研究证据支持。

2012年,为了评估一般性体检的作用,多位医学专家对全球生物医学研究资料进行了系统性调查,分析了14项随机对照试验,这些实验覆盖了逾18.2万人,跟踪年限中位数为9年,所谓一般性体检是指那些在没有任何特定症状,或者不适感的情况下,去医生那里做的体检。这项调查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一般性体检可能没有好处。无论采用哪些筛查和测试方式,关于年度体检的1963年至1999年期间的研究表明,它们并没有整体降低死亡率,也没有降低癌症或心脏疾病等特定病因的死亡率。体检耗费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但具体数字难以得出,因为无法知道,额外的筛查和后续检查又花费了多少钱。

安乐死合法化的强烈抵制者以马内利对年度体检的抨击也是毫不留情:成千上万人的身体检查数据表明,年度身体检查既不能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也不能延长人们的寿命,基本毫无价值。倒也不全是,至少对你单位领导是有好处的:你得加班啊,根据上次体检报告,你壮得跟头牛似的。以马内利的观点有点“雷人“,可他的履历却可亮瞎人眼:牛津大学硕士、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供职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沃顿商学院的双重教授。

当然,认为不能因为身边发生的漏诊个案来质疑体检的价值的专业人士大有人在。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认为,不能因为身边发生的漏诊个案来质疑体检的价值,事实上体检对于捕捉身体异常信号、及时治疗干预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体检项目不可能“一招鲜”,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体检项目便能轻易发现“癌信号”也是过于理想化。

叶定伟还建议,体检项目需“因症选择”。有的肿瘤诸如食道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会不同程度出现咽食困难、血尿、乳头溢液、咳血等癌症信号,但更多的肿瘤比如肾癌、胰腺癌、胃癌则信号并不明显,会出现与常见慢性胃肠疾病相似的症状。建议这些民众,长期出现类似症状之后,要第一时间去肿瘤专科医院诊治,而不要在内科、消化科、骨科“兜兜转转”一大圈,最后错过了身体给你发出的早期“癌症信号”,错过了首次根治的机会。

与其纠结体检的价值 不如远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与其对体检项目的准确的价值几何纠结不已,还不如远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不抽烟、不酗酒、不熬夜、拒绝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等。毕竟,抽烟、喝酒等都是已经被众多证据反复证明会对身体带来极大损害的因素。做好了这些基础性工作之后,如果发现身体出现某些症状,一定要勇敢积极地面对,不可疏忽大意,更不能讳疾忌医。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