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医生欧阳晨曦 有望解决世界性难题
2014-02-17
688

一个人能有几个身份?欧阳晨曦一直在多重身份间切换:著名医学家裘法祖的关门弟子,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医生;副教授,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杨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推广自己研发的小口径人造血管。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欧阳晨曦的故事。

目睹患者双重创伤 决心挑战世界性难题

人造血管按照口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大于8mm的为大口径,介于4mm和8mm之间的属于中等口径,小于4mm的就是小口径,冠心病患者在做心脏搭桥手术时就需要用到这种小口径的血管。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的要求远远高于普通的大口径人造血管,开发难度较高。“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正式的人造小口径产品。”欧阳晨曦说,由此,心脏搭桥手术所用的移植血管主要是取自患者自身的血管——在患者腿上开一道近10厘米长的口子取出。

2000年到2003年在德国留学期间,欧阳晨曦多次参与了这种手术,目睹了患者所受双重创伤的他,决定向这一世界性难题发起挑战。

寻找材料积极探索 和纺织大学教授合作

“2003年回国后,我就一直在寻找研制血管的材料,由于现有的原材料‘兼容性’差,易堵塞血管,不易拉伸很容易断,手术中无法缝合,一直找不到。”欧阳晨曦说。他了解到,在上世纪50年代,国内曾在临床中发明使用了人造血管,但由于质量问题,只用了一年就停止在临床中使用。

“当时这种人造血管是用真丝,也就是丝绸做。目前这些专家都转行了,当时的项目牵头人现在是苏州博物馆的馆长。”寻找材料的欧阳晨曦灵机一闪,可否在纺织材料上下手,找到人造血管的材料?

确定方向后,2004年的一天,欧阳晨曦登上武汉科技学院(现更名武汉纺织大学)的网站,其中一篇材料学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他的注意。文章介绍,该校徐卫林教授研制出了一种生物相容性很好的蚕丝生物粉体,这种材料极有可能成为制造优质小口径血管的合适材料。

迫不及待的欧阳晨曦当天下午就与徐卫林教授见了面,双方一拍即合:欧阳晨曦提要求,徐卫林教授负责研制材料。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中,他们经过多次的试验和改进,最终在以聚氨酯和蚕丝粉体作为基本材料研制出的小口径人造血管上取得突破。

喜出望外的欧阳晨曦随即着手做生物实验,取出其中一点长5厘米、直径4毫米的人造血管植入一条小狗的颈部动脉。“通过一年的观察,这条血管仍然十分通畅,它的生物相容性、血管栓塞检测等指标都达到了预期。”

产品将实现批量生产

2009年,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认证。当年,欧阳晨曦与人合作,注册成立了公司。在经过漫长的临床试验认证之后,今年3月底,小口径人造血管将实现批量生产。

欧阳晨曦介绍:“这个领域全球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还有德国的3D打印血管项目,但他们在近期内还没有投产的可能,因此,我们这个项目将是全球第一家批量生产小口径人造血管产品的企业。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近500万的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有100万的冠心病患者需要用到小口径的人造血管。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块市场需求很大。”

在国内,人造血管70%依靠进口,30%也是进口的仿制品,投入生产后,这一格局将被打破。“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进口产品,2~5年后就会堵塞。而我们的产品通畅期可以达到10年以上。”欧阳晨曦说,与目前动辄上万的进口产品相比,他的产品减少了进口等流通环节,国内患者将可以使用到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产品。对未来市场,他信心满满。

风投也向他纷纷伸来橄榄枝。“至少有十多家,目前我们经过多次接触和筛选,选择了三四家做最后的选择。”欧阳晨曦说。

与别的产品要做市场推广不同,欧阳晨曦并没有对产品做任何的市场宣传活动。“我们做的是学术推广,这块产品的使用者是医生,由他们决定是能用还是不能用。”

欧阳晨曦之路如何复制?

与全民创业大潮相比,医生创业寥寥无几。“这是一个盲点。”欧阳晨曦说。他认为自己的创业模式“绝对可以复制”。要复制欧阳晨曦的创业路,首先要认清这一行业的特殊性。

“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们当然希望项目投产越快、越省钱越好,但国家对医疗市场有严格的要求,这个行业有它的特殊性,技术门槛高,所以要一步步跟进试验的结果来进行论证和改进,要是出问题,对企业来说是灾难性的打击。”欧阳晨曦说。

他认为,在医疗行业创业,绝不允许“试错”。“别的行业创业,你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大胆试行,在市场中检验,但医疗行业则不同,创业的想法必须基于临床经验和积累,要不然一个凭空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别说是产品投产,就是在前期的试验阶段可能就会被毙掉,所投的资金和精力将会打水漂。”

投身转化医学 探索更多创业可能性

为了探索更多的创业可能性,欧阳晨曦还有一个身份:国内首批转化医学践行人。正积极投身转化医学的他,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生加入创业队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疗病人的手段,缩小实验室到病床前的距离。

目前,他在华科开设了“转化医学”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8年制学生,目标是让这些学医的学生既会看病又会做科研,懂得转化,研究学习和产业,进行一条龙的训练。”

在欧阳晨曦看来,医生不仅仅是“开药开刀救人”这一狭义的定义,“医生要是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产品化,将研究的技术批量生产转化将更有意义。”

在医生、教授、公司老总几种身份间不停切换的他说:“这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财务、管理、融资等都要学会,这是我医生职业之外的体验,很有意思。”

他计划6月召开一次全国性心血管转化论坛,召集心血管科的医生、学者和卫生部门负责人,就心血管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转化做交流。“科研成果需要转化,政府有很多招商部门也在寻找项目,这次论坛就是提供一次互相对接的机会。希望越来越多医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治疗病人的手段。”

现在,欧阳晨曦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小口径人造血管之后,他又向新的世界性难题发起挑战。“现在在研究一种新的设备,用来辅助治疗主动脉夹层疾病。这种病的死亡率很高,我们在研制的这个设备就是想通过筛选病人临床的血酸等指标,找到是否患有这种疾病的标志性的内容,并通过设备和药物的预防和辅助性治疗,修复病人的整个血管,让这个病得到彻底治疗。”

希望欧阳晨曦的创业之路一马平川!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效仿欧阳晨曦的创业之路,在医药行业中大放异彩!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