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下的中国家长和医生 怎一个“心力交瘁”了得?
2019-01-15
212

​​2018年初,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曾在网络爆红,直击无数人的内心。2019年初,流感如约而至,另一篇《流感下的中国儿童》横空出世,看的无数家长感到莫名恐慌与害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陷入焦虑之中……

当前,全国各地流感病例数量都有明显增长,尤其是以儿童流感患者增加最为明显,不但给家长们带来极大困扰,儿科门诊量骤增也让本就严重短缺的儿科医生们有些吃不消了!

《流感下的中国儿童》一文中,描写了一位年轻的广州妈妈的抗击流感之路。这位妈妈的3岁女儿已经在重症病房与死神抗争了两周。至今,孩子仍昏迷不醒,即便最终能醒过来,由流感而导致的坏死性脑炎也已经对脑实质造成了破坏,恢复正常的难度较大,将来可能出现智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更令人恐惧的是,这名3岁的小女孩就医很及时,最终还是没有躲过重症。这让我们毫无医学知识的家长们如何不害怕?面对生病的宝宝,我们一方面担心万一不是流感,贸然去人满为患的医院有没有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万一是流感,我们就医不及时,耽误了可怎么办?

《流感下的中国儿童》一文中,这名叫乐乐的3岁小女孩元旦前夕突然发烧,高热39摄氏度,第二天就被家长送到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医。就诊时,小乐乐的精神状态较差,除了持续高热,还出现呕吐症状。扎手指验血提示白细胞很低,说明不是细菌感染,继而怀疑病毒引起。随即加做了咽拭子检测,结果提示为流感阳性。

随后,小乐乐入院开启抗病毒治疗。但尽管就医及时并开始对症治疗,有时也未必足以压制疾病不恶化。小乐乐的病程进展迅猛,住院后的第二天,就开始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胡言乱语、烦躁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到了发病第五天,小乐乐陷入昏迷不醒的状态,经专家会诊,进一步做了腰椎穿刺和磁共振检查,发现孩子已然是明显的坏死性脑炎。

现在后期治疗虽然已经彻底解决了病毒感染问题,小乐乐不发烧了,但脑部损伤未能逆转,将来可能出现智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现如今,小乐乐躺在儿内科感染病区重症病房快两个星期了,依然处于昏迷之中,病情令人担忧,何时能醒过来,目前仍是个未知数。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副主任兼感染病区主任徐翼教授表示,儿童天然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及30%的学龄儿童罹患流感,1/3的流感样病例患儿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超过40%的严重并发症患儿在发病前没有任何潜在疾病。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今年肆虐的流感病毒主要亚型是甲型H1N1,其次为甲型H3N2。

徐翼教授强调,流感不是普通感冒,感冒有自限性,一般三五天能好,很少会引起并发症,而流感是一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的致死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据悉,流感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骤起的高热、乏力、全身疼痛,之后很快出现咳嗽、咽痛。10%~30%的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而现在对于流感仍缺乏快速、简便、适合广泛普及的检测方法,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我国的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都极力推荐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徐翼教授介绍,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注意个人卫生对预防流感非常重要。在流感季节,要勤洗手,避免到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与患者接触应该戴好口罩防护;假如感染上流感,应该暂停上学、上班,戴好口罩以做好对身边人的防护;不建议使用中草药作为预防流感的手段;当身边出现流感患者,建议重症高危人群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

此外,为应对流感,国家卫健委在本季陆续印发了《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方案(试行)》和《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中国疾控中心也组织制定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并广泛开展流感防控科普知识的宣传。

同时,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的554家哨点医院和407家网络实验室,实时收集流感样病例信息并采集标本,持续开展流感流行趋势、流感病毒变异的监测。

而流感高峰季,也成了医生们最忙的日子。医院儿科医生倾巢出动,本就严重短缺的儿科医生们几乎天天连轴转,丝毫没有休息的时间。但尽管如此,医院依然人满为患,医生仍然不够用,家长和医生们均心力交瘁。

希望这场令人有些恐慌的流感能赶快过去,家长们能暂时松一口气,医生们也能短暂的休息一下……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