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关
2014-01-20
407

2014年1月,发表于《Clin Infect Dis》的一篇文章研究了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关,且各种氟喹诺酮的风险不同。

背景: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FQs)使用与视网膜脱离之间的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旨在确定校正已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相关混杂因素后,近期使用FQs与RRD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基于人群的回顾性平行组队列研究,纳入了口服使用FQ的成人患者(FQ 队列= 178179个处方)以及口服使用阿莫西林的倾向得分匹配患者(阿莫西林队列=178179个处方)。提取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中1998年至2010年的数据。使用交互项分析确定风险人群。根据国际疾病分类-9定义RRD。

结果:在随访期的90日,FQ队列中的96例患者(0.054%)发展为RRD,相比,阿莫西林匹配队列中为46例患者(0.026%)。FQ使用与RRD的总校正危害比(HR)2.07(95% 置信区间[CI],1.45~2.96)。口服使用FQs与RRD发病之间的间隔期为35.5日(四分位间距,14~57)。如下的交互项:年龄、性别、糖尿病、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或潜在的眼科疾病的对结果影响不显著。每种FQs的校正HRs不同,环丙沙星为10.68(95% CI,3.28~34.82),左氧氟沙星为2.41(95% CI,0.76~7.68),诺氟沙星为2.00(95% CI,1.06~3.79),氧氟沙星为1.17(95% CI,0.59~2.31)。

结论:口服使用FQs与随后的RRD的发病相关。FQ风险独立于年龄、性别、糖尿病、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以及潜在的眼科疾病。某些FQs会引起更高的RRD风险。

(选题审校:栾嵘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