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裔美国人使用氟西汀和地帕西明治疗抑郁的疗效比较
2015-01-05
553

2014年12月,发表于《Am J Psychiatry.》的一篇文章研究了墨西哥裔美国人抗抑郁药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中,脑部甲基化位点的临床结果与全基因组的相关性。比较了氟西汀与地帕西明的有效性,并考察了全外显子组功能基因变异。结果显示,与地帕西明相比,氟西汀治疗的HAM-D得分降低得更快,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功能性变异在抗抑郁治疗应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的:作者比较了在第一代墨西哥裔美国人的前瞻性双盲遗传药理学研究中,氟西汀和地帕西明的有效性,并检查了患者的抗抑郁药应答中全外显子组功能基因变异。

方法:共有232个符合重度抑郁症DSM-IV标准的墨西哥裔美国人被随机分配,1周安慰剂导入期后接受8周的地帕西明(50~200 mg/天)或氟西汀(10~40 mg/天)双盲治疗。测量结果包括Hamilton抑郁评定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以及Beck抑郁量表。8周后,得到36名缓解患者和29名对治疗没有响应的患者的全外显子基因分型数据。

结果:与地帕西明治疗相比,氟西汀治疗的HAM-D得分降低得更大,响应率和缓解率更高,响应时间和缓解时间更短,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的发生率更低。药物遗传学分析表明,exm-rs1321744实现了治疗缓解的全外显子意义。该变异位于脑部甲基化DNA免疫沉淀反应测序位点,这表明它可能涉及神经元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这和另外两个常见基因变异为重度抑郁治疗缓解提供了一个高度精确的交叉验证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积分= 0.95)。

结论:在患重要抑郁症的第一代墨西哥裔美国人群中,与使用地帕西明治疗相比,氟西汀治疗的HAM-D得分降低得更快,且副作用发生率的较低。该研究的遗传药理学方法强烈表明功能性变异在抗抑郁治疗应答中的作用。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吴晓毅)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