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3月的《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杂志中,一篇文章介绍了一项为期3周的双臂随机交叉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低钠/高钠透析液对透析患者血压和内皮衍生血管调节因子的作用。其结果为低钠透析液能显著降低收缩BP并改善透析高血压。
背景:约有15%的血液透析患者会出现透析高血压,且这种疾病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呈现相关性。虽然透析高血压的发生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增加有关,但导致发生这种增长的原因尚未可知。体外证据表明,改变等血浆Na浓度会对内皮衍生血管调节因子和血压(BP)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假设,相比于高透析液钠,低透析液钠浓度会降低内皮素-1的水平,增加NO的释放,并降低血压。
研究设计:为期3周的双臂随机交叉研究。
研究地点与受试者:16例出现透析高血压的病例。
干预措施:低钠透析液(血清Na水平低于5 mEq/L) 和 高钠透析液(血清Na水平高于5 mEq/L )。
终点结局:内皮素-1、亚硝酸盐(NO2−)和BP。
测定:使用混合线性回归分别比较不同Na浓度的透析液(低VS高)和随机臂(先低后高VS先高后低)对透析病例内皮素-1、NO2-和BP值的影响。
结果:治疗的3周中,低钠透析液治疗组病例的平均收缩压明显低于高钠透析液治疗组(参数估计,-9.9[95%CI,-13.3~-6.4]mmHg;P<0.001)。与高钠透析液治疗组相比,低钠透析液治疗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收缩压的平均变化也显著降低(参数估计,-6.1[95%CI,-9.0~-3.2]mmHg;P<0.001)。但内皮素-1和NO2-的透析水平在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
局限性:滞后效应限制了对内皮衍生血管调节因子水平变化的检测,同时研究需要进行平行对照设计。
结论:低钠透析液能显著降低收缩BP并改善透析高血压。但低钠透析液对BP和临床结局的影响仍需要长期的研究加以证实。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朱婧)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