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累及的程度决定着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结局。2015年7月,发表在《J Cardiovasc Comput Tomogr.》研究表明,基于碘克沙醇的动态平衡CT或能无创性诊断和定量心脏淀粉样变性。
心脏累及的程度决定着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的结局。定量心脏淀粉样负担十分必要,但当前通过半定量核素骨扫描或心血管磁共振(CMR)仅能满足部分定量需求。需要其他可行的检测方法。该研究的目的为通过测量心肌间质体积(ECVCT),开发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以诊断和定量心脏淀粉样变性。结果表明,基于碘克沙醇的动态平衡CT或能无创性诊断和定量心脏淀粉样变性。
在该项研究中,对26名活检证实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TTR n=18;AL n=8)的患者(21名男性,64±14岁)与27名(19名男性,68±8岁)严重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核素骨扫描、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EQ-CMR检查。在注射标准剂量碘克沙醇(11 ml/kg)之前和之后(5和15分),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进行动态平衡CT(DynEQ-CT),从而测定ECVCT。将ECVCT测量结果与ECVCMR参考值及常规淀粉样测定结果相比较:核素骨扫描和心脏淀粉样严重性的临床指标(N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LVEF、LV质量、LA和RA面积)。
结果显示,ECVCT与ECVCMR结果呈正相关(注射对比剂后5和15分钟分别为r2=0.85vs r2=0.74)。比起AS,ECVCT淀粉样变性更高,没有重叠(0.54±0.11vs0.28±0.04,P<0.001)。ECVCT能追踪心脏淀粉样严重性的临床指标(N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LVEF、LV质量、LA和RA面积)和核素骨扫描的淀粉样负担(P<0.001)。
结果表明,动态平衡CT,一个5分钟的对比增强心电门控CT,或能无创性诊断和定量心脏淀粉样变性。
(选题审校:贾朝娟 编辑:贾朝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