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日本学者发表在《Ann Intern Med》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考察了连续抗凝(CA)联合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vs肝素桥接联合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SP)治疗正在接受抗凝的亚厘米息肉患者的结局。
背景:正在进行息肉切除术的患者的抗凝管理仍具争议。报道显示,与HSP相比,CSP可带来较少的出血。
目的:旨在比较CA联合CSP(CA+CSP)vs围手术期肝素桥接联合HSP(HB+HSP)治疗亚厘米型大肠息肉的结局。
设计:多中心、平行、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
地点:日本30家机构。
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华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药)并具有至少1个非蒂型亚厘米型结肠息肉。
干预:随机分配到HB+HSP或CA+CSP组,息肉切除术后随访28天。
测量指标:主要终点为息肉切除术相关的大出血(基于控制不良的术中出血或需要内镜止血的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预先定义的非劣效性边缘为-5%(CA+CBP vs HB+HSP)。
结果:总共纳入184名患者,HB+HSP组90人,CA+CSP组92人,2人入组后拒绝参与。HB+HSP和CA+CSP组息肉切除术相关的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0%(95% CI,5.0~19.1)和4.7%(0.2~9.2)。主要终点的组间差异为+7.3%(-1.0~15.7),双侧90% CI的下限为0.4%,证实了CA+CSP的非劣效性。HB+HSP组比CA+CSP组的每个息肉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都长。
局限性:同时评估2个因素(抗凝方法和息肉切除术式)的开放性试验。
结论:接受口服抗凝药的亚厘米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CA+CSP不会增加息肉切除术相关大出血的发生率,并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都短于HB+HSP。
(选题审校:门鹏 编辑:王淳)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