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治疗的MM患者:免疫相关肝毒性的药物治疗风险因素有哪些?
2020-05-09
767

2020年3月,丹麦学者发表在《Eur J Cancer》的一项研究考察了真实世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治疗的转移性黑色素瘤(MM)患者中,免疫相关肝毒性的药物治疗的风险因素和有效性特征。
 
介绍:免疫相关肝炎(ir肝炎)是CPI常见的副作用。研究者在接受CPI治疗的MM患者的大型队列中,描述ir肝炎的特征,识别药物管理的潜在风险因素和有效性。
 
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0~2019年接受CPI治疗的MM患者的大型队列。患者来自于丹麦国家转移性黑色素瘤数据库。
 
结果:纳入了521名患者。6.8%的患者有ir肝炎。与单一治疗相比,联合治疗与较高的风险显著相关。所有患者中,当基于丙氨酸转氨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时,34.9%的肝炎具有不同的肝炎分级。所有患者中,72.1%的肝炎接受了类固醇治疗,2名患者额外接受了二线免疫抑制剂。所有患者中,35.5%在类固醇逐渐减量期间出现了肝炎复发。所有患者中,肝炎分级≥2和≥III3的患者中,分别有18.6%和25%在完成感染的抗生素治疗后的7天内发生肝炎。接受累积剂量≥4000mg类固醇的患者(62.5%)出现了癌症进展,而累积剂量<4000mg者,患者比例为22.7%。
 
结论:进行了一些有临床重要性的观察。CPI期间感染和抗生素治疗是发生ir肝炎的可能风险因素。如果仅检测1种肝酶,则在相当多数量的患者中,ir肝炎的严重程度可能被低估。二线免疫抑制剂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这是由于类固醇减量期间具有较高的肝炎复发风险,以及类固醇累积剂量对CPI应答可能有不利影响。
 
 
(选题审校:黄振城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Eur J Cancer. 2020 Mar 28;130:211-218

Characterization of Risk Factors and Efficacy of Medical Management of Immune-Related Hepatotoxicity in Real-World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Tre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