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昭教授:呼吸科主任谈新冠疫情(2)——常态化防疫、疫苗研发、应急体系建设一个都不能少
2020-06-18
517

导读:新冠疫情的暴发,带给我们许多的反思。由于世界疫情的不确定性,加之新冠病毒的狡猾,未来我们恐将面临常态化防疫状态。随着对病毒的不断认知,总结之前的防疫经验,我们能做什么呢?人民卫生出版社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孟昭教授,就“新冠疫情”这一话题展开系列讨论。本期为第2篇内容——常态化防疫、疫苗研发、应急体系建设一个都不能少。到此,本话题全部结束。

 

 

作为一个综合医院,我们医院在整个疫情期间,诊断了相当数量的新冠患者,而且对于患者的诊断筛查均在发热门诊完成。

 

医院是患者就医的场所,也更容易造成新冠的传播。但是如果将有症状患者,如发热、咳嗽等的筛查控制在医院某一部门,即发热门诊,就能避免新冠的院内传播。

 

实际上,在整个疫情期间,我们医院门诊量包括急诊下降得并不是很多,但因为整个流程控制得比较好,并未发生新冠的院内传播。而这种控制流程或将成为一种常态化,即发热的患者,或是有症状的患者,或是疫区过来的患者,医院里要专门设置一个区域来处理这些患者。

 

此外,国家的应急部门也在建立各种应急模式,包括让所有小区的卫生医院建立“平疫两用”病床。没有疫情的时候,这类病床用于病人转诊或是处理常规输液患者;疫情期间,这类病床则作为隔离床位。

 

相信疫情后国家的整个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会越来越完善。现如今,武汉同济医院成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以后,有关部门会制定更完善的疫情上报、处理等体系。

 

对于疫苗,个人觉得是以后防疫的一个方向。因为现在普遍人群易感,如果能研发出疫苗,能够使人群不那么易感,就能更好地控制疾病。所谓的“群体免疫”,其实也是想达到接种疫苗的效果,但现在看来行不通,因为新冠导致的高死亡率,整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无法负担。

 

实际上,现在我们需要意识到:1、疫苗尚在研发阶段,我国疫苗当前只有1期安全性报告;2、疫苗产生的抗体,包括确诊患者产生的抗体,是否具有保护性,上无明确结论。只能说,就目前确诊患者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有保护性抗体的。但是否为现在要查这个抗体,个人觉得不一定,而且这种保护性抗体的持续时间也不确定。

 

以流感疫苗为例,流感疫苗年年打,但流感年年犯。流感病毒很聪明,它有抗原漂移,今年的跟去年的就不一样了。因此,新冠今后如何发展,我们只能一步步观察,而对于新冠疫苗也不太好预测。鉴于此,个人认为国家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或许更重要一些。


作者介绍
王孟昭 主任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多年从事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目前为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Asia-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editor in chief、Clinical Respir J Associate Editor,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 中国肺癌杂志编委、国际呼吸杂志编委,国际肿瘤杂志编委。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王孟昭教授:呼吸科主任谈新冠疫情(2)——常态化防疫、疫苗研发、应急体系建设一个都不能少

(4)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