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使用条件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口服不同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差别吗?死亡率有差别吗?2020年7月,发表在《Stroke》的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不同的直接口服抗凝剂之间存在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
背景与目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口服直接抗凝剂的影响应在实际使用条件下得到评价。法国拥有一个近乎统一的医疗保健信息覆盖系统,可以开展大规模的基于人群的分析。NAXOS研究(阿哌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预防的评价)旨在比较阿哌沙班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s)、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治疗初次使用口服抗凝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死亡率。
方法:这是一项基于法国国家卫生系统医保数据的观察性研究,纳入2014年至2016年期间起始口服抗凝剂的所有非瓣膜性房颤成人患者。关注的结局是导致住院的大出血事件(安全性)、卒中和全身性血栓栓塞事件(有效性)和全因死亡率。比较分析采用了四种方法:倾向评分匹配(PS;1:n);作为敏感性分析,使用高维倾向评分来匹配;校正倾向评分;和校正已知混杂因素。对于每一个结局,在考虑死亡竞争风险的情况下估计累积发生率。
结果:共分析321501例患者,其中起始使用VKAs、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的患者分别占35.0%、27.2%、31.1%和6.6%。与VKAs(风险比[HR],0.43[95%CI,0.40~0.46])和利伐沙班(HR,0.67[95%CI,0.63~0.72])相比,阿哌沙班与PS匹配的大出血风险较低相关,但与达比加群类似(HR,0.93[95%CI,0.81~1.08])。与VKAs(HR,0.60[95%CI,0.56~0.65])相比,阿哌沙班与卒中和全身性血栓栓塞事件风险较低相关,但与利伐沙班(HR,1.05[95%CI,0.97~1.15])和达比加群(HR,0.93[95%CI,0.78~1.11])相似。阿哌沙班使用者的全因死亡率低于VKAs使用者,但不低于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使用者。
结论:阿哌沙班具有优于VKAs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较低的死亡率;阿哌沙班安全性优于利伐沙班,但与达比加群相似;与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相比,疗效相似。这些观察性数据表明,直接口服抗凝剂之间的患者结局存在潜在的重要差异,应在随机试验中进一步探讨。
(选题审校:程吟楚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Stroke. 2020 Jul;51(7):2066-2075
Comparativ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Oral Anticoagulants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NAXOS Stu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