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冠疫情猝然来临,百业凋敝,医院也未能幸免。平时本就勉强果腹的部分医生,生活愈加艰难。可有人哭就有人笑,多年都萎靡不振的互联网医疗迎来了发展机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不少医生为了补贴家用,纷纷加入互联网医疗,希望借此摆脱自己的窘迫处境。可近期曝出的互联网医院拖欠医生薪酬事件,硬生生给大家泼了一瓢冷水。
200多名医生反映互联网医院欠薪 医院回应……
据媒体报道,广州的多名医生入驻了一家互联网医院,并签订了合同,可自从去年10月开始就再未收到问诊薪酬。目前,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200多医生也加入了维权行列。
一位陈姓医生表示:“九月、十月、十一月的都没有发,今年一月的也没发。”
事件曝光后,涉事互联网医院回应称:目前医院的运营出现了问题,导致薪资暂时无法发放。
当地劳动部门介入后,经过协调,部分医生接受仅发放“五折”薪金即可。但还有一部分医生不想妥协,认为这是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才有的劳动成果,不想无端被打折。
对于是否能够足额发放部分医生薪酬的问题,互联网医院负责人表示,要再算过亏损才能决定。
该互联网医院网络板块负责人称,出现此问题是因为内部:“有人监守自盗,在管理过程中,某些核算标准不一,跟后台的数据对不上,这是我们内部管理的问题,不怪兼职医生,正在协调这个内部问题。”
协调无果,相关部门表示,如仍无法达成共识,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虽被建议司法维权 但维权之路注定艰难
虽然有关部门建议这些医生通过司法途径维权,但维权之路注定艰难。
互联网医疗作为新生事物,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即便医生与互联网医院签订了劳动合同,人事关系也并不明确。即使请法官大人为自己做主,可无法可依,法官估计也很为难,大概率会劝说双方庭前和解。
既然是和解,可能涉事双方都得有所让步。这意味着,医生讨回来的薪酬难免还是会打折。
再之,虽然新冠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但互联网医院盈利模式尚不成熟,行业“玩家”大多在跑马圈地。据《2020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超过50%的互联网医院仍处于亏损状态。如此,出现“互联网医院拖欠医生薪酬”的新闻也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在这一行业成熟之前,在相关法规未得到完善之前,医生们入局互联网医疗之前需持续谨慎态度,或者多留个心眼,防止入坑。
互联网注定只是少数优秀医生的狂欢
互联网时代到来,不少本籍籍无名的小医生借风翻盘,实现了弯道超车,确实让人眼热。那是否意味着多数医生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现实很残酷,答案是不能。纵观目前从互联网获利的医生,大致可分为二大类:
1、靠流量做广告获益:不少有前瞻性眼光的医生,自媒体时代初期就在业余时间投身了互联网,或科普、或插科打诨、或为医生群体发声,迅速集聚了人气,主要靠广告或卖货,获得丰厚的业余收入。
2、将线上流量转换为线下患者:还有一部分医生,凭借互联网展现自己精湛的医术,获取患者的信任,然后将之转变为线下就诊的患者。这其中,还有多位大V医生吸引来了投资,离开公立医院,开了线下诊所,实现华丽转身。
3、线上问诊:还有一部分医生通过线上问诊,收入颇丰。但这只是少人数的事情。据某平台的披露的数据,2017年在线医生有17万,有收入的有6万名,第一名139万元,第二名是100万元,第三名96万元,大多数聊胜于无。
因此,更多的线上医生,只能充当互联网医疗的一颗螺丝钉,通过抢接就诊单,赚取1~2元的辛苦钱,毫无与互联网医疗平台博弈的实力,处境像极了外卖平台的外卖员。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想要仅凭抓住某个机会实现致富梦想,这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与其费尽心力寻找赚钱的机会,不如积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用实力吸引患者,更为稳妥。
当然,还是需要学点自我经营的知识,注重打造个人品牌,以提升个人和所在医院的品牌影响力,好给实力插上双翅。
总之,互联网医疗虽然对每个医生敞开怀抱,但并非人人都能名利双收,互联网注定只是优秀医生的狂欢!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200多名医生被拖欠薪酬!我看到互联网医院更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