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 初始经验治疗可加入氨基糖苷类
2021-08-04
544

为了验证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中添加氨基糖苷类药物比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并有革兰氏阴性杆菌(GNB)血流感染(BSI)证据的血液病患者,初始经验治疗时效果更好的假设,在6个中心(2010年至2017年)对该患者群体的GNB BSI发作开展一项多国回顾性队列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的《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将联合治疗(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与单用β-内酰胺类进行比较。主要结局指标是在BSI发病后7天和30天评估的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是肾毒性和持续性BSI。进行了倾向评分(PS)匹配。
 
在542次GNB-BSI发作中,304次(56%)最初采用联合治疗,其中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最常见(158/304[52%])。总体而言,大肠杆菌(273/304[50.4%])是主要的病原体,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在联合组中占主导地位(76/304[25%] vs 28/238[11.8%]);P<0.001)。组间多药耐药率相似(83/294[28.2%] vs 63/233[27%];P=0.95)。在多变量分析中,联合治疗与较低的7天病死率相关(比值比[OR],0.37;95%CI,0.14~0.91;P=0.035),30天死亡率有下降趋势(OR,0.56;95% CI 0.29~1.08;P=0.084)。PS匹配后,7天病死率的这些差异仍然存在(OR,0.33;95%CI,0.13~0.82;P=0.017)。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使用与肾功能损害无显著相关性(OR,1.12;95%CI,0.26~4.87;P=0.9)。
 
对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血液病患者,应考虑在初始经验性治疗方案中加入氨基糖苷类药物。
 
 
(选题审校:王冠儒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21 Jul 16;65(8):e0004521

Impact of the Inclusion of an Aminoglycoside to the Initial Empirical Antibiotic Therapy for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Hematological Neutropenic Patients: a Propensity-Matched Cohort Study (AMINOLACTAM Study)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972253/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