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何时才能挥手告别“职业暴露”?
2015-02-06
467

对于医生职业暴露,每位医务工作者在入行之初肯定都经过了防护培训,但是,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的事件屡见报端,如HIV、HBV以及HCV感染等。2014年年底,新闻爆出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共计发生职业暴露122人次,其中艾滋占7%。中国医生何时才能告别职业暴露,不再流血又流泪?

何谓“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意外被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感染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肝炎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在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职业暴露只能通过各种防护降低概率,但仍无法避免,尤其是针具,偶尔划破皮肤是非常常见的。而不时曝光的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的新闻就像一个个恐怖故事,把医生职业暴露的问题血淋淋的暴露出来,引起许多医务工作者跟帖吐槽。也有网友从保护医务人员安全角度呼吁:什么时候医生能够告别职业暴露,不再流血又流泪?

“职业暴露”案例

1、某急诊站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2014年9月26日17:38,驻马店120急救指挥中心对麾下某120急救站下达出车指令,派车到十三香厂北一酒店救治几名群体性药物中毒患者,急救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因吸入毒物而发生连环中毒案。

这次接诊事件共造成两家120急救站,3名急救队员(1名医生、2名护士)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中两名人员在急诊留院观察。

2、某护士的职业暴露

马X是艾滋病病房的护士,在处理艾滋病房污物过程中,被一根混在污物中的穿刺针刺破手指,当时有可视性出血。住院病人均为晚期艾滋病人。

立即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并轻挤出血,然后给予碘酒、酒精消毒皮肤。专家评估认为,暴露源不明,有出血,采用基本用药方案,服用双汰芝,28天,抽血检测HIV抗体作为基线结果,并在6周、3个月和6个月时检测HIV抗体,均阴性。

3、某门诊医生的职业暴露

某院艾滋病门诊,有一艾滋病人在门诊就诊中突然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以大量呕血为主,刘医生在抢救该病人过程中,突有病人呕吐的血液喷射到了她的眼睛里和脸上。她立刻用清水洗脸,并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

后经专家指导,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服用双汰芝,28天、抽血检测HIV抗体作为基线结果,并在6周,3个月、6个月时检测HIV抗体,均阴性。

“职业暴露”的几个现实原因

1、病人隐瞒病史,医护或“暴露”。

2、医院费用有限,在职业防护基础设施、设备方面投入不足。

3、职业防护观念落后。

如何解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问题?

1、病人应有告知义务。

AIDS、梅毒等传染性疾病患者许多都不愿意告知自己的病史,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歧视的存在,患者本人也认为不光彩,担心说出去亲情、友情、工作什么都没了,爱人也没有了。虽然国家目前对AIDS患者实施跟踪管理,但许多人其实还处在管理之外,这才是最头疼的。如果隐瞒病情造成医护人员感染,患者将承担什么责任?据悉,目前法律法规层面尚存在空白,并无具体操作办法。

2、国家加大对职业防护基础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

3、医务人员防护意识需加强。

医院的院感科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预防“职业暴露”的培训。医生也应在工作中加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发生“暴露”怎么办?

一位院感科主任介绍,发生医学暴露后感染几率为:HBV(乙肝)6%~30%,HCV(丙肝)3%~10%,HIV(艾滋病毒)0.2%~0.5%,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人群的5~6倍。不过,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在国内所发生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中,尚未发现感染案例。发生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有一套完善的处理流程,即:

1、发生“职业暴露”

2、冲洗并消毒伤口

3、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预防保健科

4、风险评估

5、血清学检查和预防用药

6、定期追踪

附: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治措施

艾滋病职业暴露基本用药程序是两种逆转录酶制剂(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联用,常规剂量治疗,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增加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或奈非那韦。

1、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2、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4、在暴露后的第4、8、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