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眼科大家张效房仍奔波在一线:活着就要为国家作出贡献
2019-05-21
404

他是医生,坚持在眼外科伤治疗的第一线,一生为患者着想;他是编者,字里行间都是责任与心血;他是教师,七十余年教书育人,身正为范,桃李遍天下。他就是如今已经99岁高龄的著名眼科专家张效房。他说:“活着就要为国家作出贡献。”

99岁高龄 坚持一线坐诊

上午9点不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眼科门诊已人满为患,99岁高龄的眼科教授张效房准时出现在了这里。他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和常委、眼科学会眼外伤职业眼病学组组长及名誉组长、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及名誉副会长、河南省分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及名誉主任委员、世界眼科基金会中国分会会长、《J .Ocular Trauma》(美国)杂志编委等。

1945年,张效房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迄今已从事眼科工作74年,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他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面有38项发明和改进,还在医院创办了英文查房制度,为我国乃至国际眼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次外出会诊、讲座、手术演示时,他都会事先声明,不要任何馈赠、不收任何报酬。在张效房身体力行的带动下,眼科门诊还有不少退休多年仍然坐诊的医生,其中大部分是张效房的学生。

立志报效祖国

1920年,张效房出生于医学世家。身为医生的父亲一直教导他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抗日战争打响后,正在读高中的张效房坚定地选择了医学作为一生的事业。他说:“我不能到前线去打仗,那就学好医学,为国家服务。就是一心想着怎么样来救中国,怎么样让中国强盛。”

1945年,张效房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张效房来到河南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因为医术精湛,30岁就成为了医院眼科负责人。

50年代中期,张效房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眼内异物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他开始夜以继日地对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进行系统研究。后来,张效房所写的《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出版,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探讨眼内异物的专著。这些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大量患者免于失明。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做长篇报告并表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果,眼科方面仅有两项,其中之一就有河南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

婉拒国外优厚条件 扎根祖国

由于张效房在眼科医学界的突出成就,他经常被国外邀请讲学、作报告。一些大学开出各种优厚条件希望他留在国外,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直言:“我当时就想我是中国人,我的经验也是从一个一个中国病人身上来的,报答祖国还来不及,我必须把我所有的一切贡献给中国人。”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大家可能想不到,这位退休后30多年来始终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的老专家,其实是一位做过十多次手术的癌症患者。

在最危险的一次肾脏摘除手术前,张效房把毕生积攒的120万元钱捐赠出来,建立眼科医学学术基金,用于资助和奖励年轻的医生们。

幸运的是,那次手术张效房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让他越发感到时间的宝贵,开始和时间赛跑。他说:“我想趁我还有精力的时候,把我的所学、所有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大家。时间不多了,我自己知道,所以我必须抓紧时间。”

张效房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完成一本书《张效房眼外伤学》,共200万字。他希望这本凝聚了毕生心血的著作,能在百岁生日前出版。目前,这本书的文字稿已经完成。他还有一个新打算,建立一个中国眼外伤登记中心,收集全国的资料,为眼外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张效房的故事,还在继续……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