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支原体中与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的突变率知多少
2020-11-24
482

生殖支原体常导致男性尿道炎,女性尿道炎和宫颈炎。2020年11月,澳大利亚、中国、丹麦等国学者发表在《Lancet Infect Dis》的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考察了生殖支原体中与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的突变率。
 
背景:现在,生殖支原体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细菌性传播感染。研究者总结了生殖支原体中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的突变研究的数据,旨在确定耐药率。也调查了耐药的时间趋势,确定耐药和地理位置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在这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中,研究者检索了截至2019年1月7日的PubMed、Embase、MEDLINE,检索内容为以任何语言发表的有关生殖支原体中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突变率数据的相关研究。将突变率定义为,与阿奇霉素耐药(23S rRNA基因,2058或2059阳性)或莫西沙星耐药(parC中S83R,S83I或D87Y)或二者相关的关键突变阳性的生殖支原体样本占所有能够成功表征的生殖支原体样本的比例。使用随机效应Meta分析计算突变率的汇总估计值。进行了根据WHO地区和时间段区分的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
 
结果:总体来说,21个国家的59项研究满足入组标准,57项是大环内酯类耐药(8966个样本),25项为氟喹诺酮类耐药(4003个样本),22项为对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双重耐药(3280个样本)。生殖支原体样本中大环内酯类耐药相关的摘要突变率为35.5%(95% CI,28.8~42.5);突变率由2010年的10.0%(2.6~20.1)增至2016~2017年的51.4%(40.3~62.4)(P<0.0001)。WHO西太平洋和美洲区域样本中与大环内酯类耐药相关的突变率显著高于WHO欧洲区域。生殖支原体样本中与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的突变的总突变率为7.7%(4.5~11.4)。突变率不随时间显著改变,但是西太平洋区域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欧洲区域。总体来说,生殖支原体样本中,与大环内酯类耐药和氟喹诺酮类耐药这两种突变相关的突变率为2.8%(1.3~4.7)。双重耐药突变率不随时间显著改变,但是不同的地理区域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迫切需要全球性的监测和测量来优化治疗的有效性,包括耐药指导策略、新抗生素和抗生素联合方法,从而确保较高的生殖支原体感染的治愈率,并预防耐药株的进一步扩散。
 
 
(选题审校:应颖秋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Lancet Infect Dis. 2020 Nov;20(11):1302-1314. 

Prevalence of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macrolides and fluoroquinolones in Mycoplasma genitaliu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