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能主动破解医患紧张吗?
2014-08-28
483

暴力伤医事件,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最终产物。它源自于医疗纠纷未能妥善解决,当患者或患者家属找不到或者不知道更适合的解决途径时,就会展示出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也就是依靠暴力解决问题。目前,国家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和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暴力伤医事件。但是,这并不能表示作为医务人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上,防止暴力伤医事件的最好方法是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严格依法行医

依法行医是预防医疗纠纷的黄金法则。其实,将其归结为预防医疗纠纷实在是贬低了“依法行医”的价值。因为依法行医是医疗行业所有医务人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守则。它不仅仅可以帮助医生预防医疗纠纷,还可以保证医生在医疗生涯中免受不必要的非议。

严格依法行医虽然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想做好,却不简单,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没有拿到医师资格证,却在医院工作的实习医生们。患者不知道站在眼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是正式医生还是实习医生,在他们眼里,只要是穿着白大褂的都是医生,都应该治病救人。他们不管实习医生是否需要主治医生的首肯和签字才能实施治疗。特别是面对紧急情况时,如果实习医生不救人,那就是见死不救,辱没了医生的尊严,如果没有得到主治医生的签字就擅自救人,那就是非法行医。如此艰难的抉择,我相信每一个医生都曾经经历过。

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

相信很多医生都很难理解质量这个抽象的概念。什么叫医疗质量,什么叫服务质量?要提高医疗质量,难道是让每一个病人都痊愈出院吗?不可能,有的疾病根本无药可治,更别说痊愈了。有些疾病不用治疗,病人自己都可以缓解。所以,如何衡量医疗质量,是很多医生心中的疑问。事实上,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相关专家提出了医疗质量的概念:并非以治愈疾病为判断标准,而是以缓解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标准。

也就是说,在面对一些无法治愈的疾病,比如癌症、艾滋病的时候,只要能让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最小,即可断定为医疗质量的提高。这实际上颠覆了很多人对于医疗质量的理解。传统来说,医疗就是针对疾病的。但是现代医学的很多研究表明,当疾病无法被医治的时候,缓解加上人文关怀往往对患者病情的缓解有很好的效果。

这里就提到了一个人文关怀的概念。人文关怀,从本意来说是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而用在医疗中,就是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精神方面进行疏导。比如通过温暖的语言,良好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让他们对生命的延续有着更多的信心。这其实也是服务质量的提高。

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让患者感到满意,那么即使患者身上的疾病无法治愈,患者也会觉得医生做出了努力,也就不会再投诉医生,自然就没有医疗纠纷之说了。

遵守医疗规范

遵守医疗规范事实上是依法行医的一种延伸。但它要比依法行医更加的细化。比如说前几年医疗圈爆出的一些丑闻,以药养医、大检查大处方等等,这不属于违法行医,但却确实违反了医疗规范。这些行为对患者造成的损失,足以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

为了整治和防止违反医疗规范的问题,很多专家认为临床治疗路径规范是一个很好的制约医生的方法。有了这些规范,一旦医生违反,将面临受处罚的可能。所以,医生严格遵守医疗规范,不仅可以避免惹上处罚的麻烦,还能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率。

履行告知义务

告知义务,是指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不能有所隐瞒。在《医生的告知义务规范》中,这样记载医生应该告知的内容:①医生应客观全面地记载病历档案,以此作为第一手材料,主动向患者说明。②医生应告知诊断的病因③存在多种疗法时,应告知各种疗法的优劣利弊,哪种疗法最适合患者,及选择该疗法的理由。④告知将要实施的医疗行为及内容。⑤告知医疗行为的预想效果及改善程序。⑥告知该行为不实施的后果。⑦告知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⑧告知医疗行为成功的几率。⑨告知医生在发生不确定危险因素时的对策,当然医生告知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当然,当遇到某些无法告知的情况时,医生可以在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规范》中也提到了不用履行告知义务的情况:①医疗行为的危险性极其轻微,而且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没有告知的必要。②患者本身非常清楚自己的症状而不必说明。③患者自愿放弃医生的说明义务。④情况紧急为抢救患者而无法先行告知⑤法律有特别规定,例如:法律规定了结核病防治、性病防治、预防接种等强制性治疗、对于传染病暂时封锁消息等等。⑥根据治疗的目的,做出说明将对患者极为不利,例如:患者患有绝症、从稳定其情绪以利于治疗的角度看,不宜告知实情,但仍应告知其家属。

这样的告知行为,让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对于自己的疾病,以及医生的治疗手段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当双方坦诚公开的情况下,疑虑的减少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的。很多三甲大医院的医生都认为,每天要接待那么多的病人,哪有时间和患者一个一个好好沟通呢?事实上,医患沟通的效果好坏,并不单纯是由时间长短来定论的。有时候沟通时间短,但是只要把疾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态度和谐,一样可以沟通的很好。反之,如果两个人都横眉冷目,哪怕是面对面交流一个小时,也不能称之为妥善的沟通。

对此,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医患沟通的好方法和注意事项。简单地说,就是在面对患者的时候首先应该保持尊重、耐心和同情的态度。然后倾听患者的倾诉,接着介绍自己,增加互动。在问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患者病情、生活状态、家庭条件以及心理状态。同时还要随时留意患者的情绪,文化水平,了解患者对疾病缓解的期望。最后,在交代病情的时候,要根据之前观察的结果,避免强行要求患者接受病情,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不要用太多的专业性词汇,不要试图改变患者的观点,也不能强行压制患者的情绪。

所以说,一个好的医生,其医术高超是关键,但是其沟通能力的好坏同样关键。患者不会喜欢一个虽然医术高超,但是出言不逊甚至尖酸刻薄的医生。他们宁愿会选择医术并不是那么高超,但是和蔼可亲善于沟通的医生。因此,医患沟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就决定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

尊重患者选择

尊重患者的选择,可以说是上文中所述的加强医患沟通的一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方法。因为尊重患者的选择,也就是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其实,在很多患者的传统思维中,他们前去医院看病就像是把自己卖给了医生一样,他们对自己的疾病完全不懂,对医生的解释有时候也是一知半解。他们想要健康,想要活命,除了唯命是从别无他法。这样的无助感,让他们感觉像是刀俎上的鱼肉,随时任人宰割。

因此,当医生提供了很多治疗方案供患者选择的时候,他们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种尊重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对于医生的诊疗来说,这样的尊重可能完全没有直接的帮助。但是对于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安慰,确实是莫大的。有了自主选择权,患者便自身担负起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哪怕最后疾病未能治愈,那么方法也是患者自己选择的。这样的分清责任制度,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医患矛盾和纠纷。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医学发展,多起惨烈的伤医事件,如今的社会、政府以及医疗圈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了防止伤医事件的再度发生,为了提高医生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为健康的中国人保驾护航,作为医生是否应当意识到自己在维护好医患关系中所肩负的这份重要责任呢?如果每个医生都能把这种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带到临床实际工作中,预防医患纠纷必将前途光明,中国医生的行医之路也将步入更加健康和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