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的NSCLC患者 应监测心功能
2021-10-14
541

靶向治疗虽然为驱动基因突变的转移性NSCLC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但也有不足之处。2021年8月,发表在《J Thorac Oncol》的一项研究再次提醒,接受靶向治疗的NSCLC患者应监测心衰和心律失常。

 

介绍:靶向治疗改变了驱动基因突变的转移性NSCLC的治疗。研究人员比较了各靶向治疗组间和组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方法:研究人员使用WHO药物经济数据库VigiBase来比较EGFR(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BRAF(达拉非尼)、MEK(曲美替尼)、ALK和ROS1(阿来替尼、布加替尼、色瑞替尼、克唑替尼、劳拉替尼)抑制剂的心衰、传导性疾病、QT间期延长、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结果:NSCLC靶向治疗报告的98765例不良反应中,1783例(1.8%)为心律失常,1146例(1.2%)为心衰。相对于BRAF和EGFR抑制剂,ALK和ROS1抑制剂与心脏传导性疾病(报告OR(ROR),12.95;95% CI,10.14~16.55)和QT间期延长(5.16;3.92~6.81)发生率的增加相关。ALK和ROS1抑制剂中,克唑替尼心脏传导性疾病的发生率最高(1.75;1.30~2.36)和QT延长(1.91;1.22~3.00)。达拉非尼(2.24;1.86~2.70)和曲美替尼(2.44;2.03~2.92)比其他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心衰发生率。相对于其他靶向药,奥希替尼与QT间期延长(6.13;4.43~8.48)、心衰(3.64;2.94~4.50)、SVT(1.90;1.26~2.86)显著相关。

 

结论:与其他靶向药相比,ALK和ROS1抑制剂与较高的心脏传导性疾病和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相关。相对于其他EGFR抑制剂和靶向治疗,奥希替尼与QT间期延长、SVT和心衰显著相关。接受靶向治疗的NSCLC患者应监测心衰和心律失常,尤其是奥希替尼。

 

 

(选题审校:吴紫阳  编辑:余下小雪)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J Thorac Oncol. 2021 Aug 18;S1556-0864(21)02377-7.

Pharmacovigilance Analysis of Cardiac Toxicities Associated With Targeted Therapies for Metastatic NSCLC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