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薇教授:老年痴呆评估与护理干预
2022-10-12
1258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老年痴呆患者逐渐增多,但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及时对疾病进行评估以便早期诊断,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延缓老年痴呆的进程,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
 
一、基本概念
 
痴呆(dementia)是指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发生的获得性的、持续的、全面的认知障碍综合征,表现为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障碍、人格异常及认知能力降低,并常伴有行为问题及感觉异常。按照病因学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其他类型的痴呆等,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
 
二、流行病学资料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快速发展,痴呆老年人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痴呆不仅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欧美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中,痴呆的发病率约为6%~12%,在85岁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20%~48%。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的报告,截至2016年,全球约有0.47亿人患有痴呆,预计到2050年全球痴呆总人数将达到1.31亿。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中痴呆的患病率高达5.6%,目前约有痴呆老年人近1千万,预计2030年痴呆人数将达0.16亿人,是世界上痴呆患者最多的国家。
 
三、病因
 
痴呆是脑的慢性器质性病变,病因极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痴呆可能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
 
(一)年龄
年龄是患痴呆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步衰退,老年人年龄每增长5岁,其患老年痴呆的概率就增加1倍,85岁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高达48%。
 
(二)家族史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虽然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诸多研究表明,阳性家族史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约25%~40%的阿尔茨海默病与遗传因素相关。
 
(三)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低者(受教育年限≤6~8年)痴呆患病率远高于受教育程度高者。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痴呆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危险性降低,文化教育对痴呆具有保护作用,其对痴呆影响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
 
(四)性别
性别和痴呆存在一定关系,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约为2∶1。可能的原因有:①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女性在老年人中所占比例远高于男性。②女性总体受教育程度低于男性。③近年来研究表明,雌激素缺乏可导致学习能力和记忆功能的下降,老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增加了患痴呆的风险。
 
(五)血管性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等血管性因素与痴呆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多灶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引起痴呆的最常见疾病。
 
(六)脑外伤
由于交通事故、暴力打击、工程事故、火器伤等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导致脑组织受损所引起的痴呆。一般脑组织受损程度越重,发生痴呆的几率越大。
 
(七)其他
由于脑和各种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痴呆:①各种病原体感染,如艾滋病、神经梅毒等;②中毒:由于各种理化因素中毒引起脑部损害,如酒精中毒、CO中毒等;③其他系统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肾衰竭等引起的痴呆。
 
四、评估
 
(一)评估内容

 
专业的痴呆评估应在医院记忆门诊进行,一般记忆门诊会设在神经内科、老年科或精神科。内容包括:
 
1.病史评估
 
详细询问痴呆患者及陪同人员收集现病史和既往的疾病信息,如起病形式、主要症状、有无明显的诱发因素、既往疾病及治疗情况、有无头颅外伤史及家族中其他成员是否得过痴呆等,此外,还要了解痴呆老年人的心理-社会情况,如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疾病对患者本身及家庭的影响、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有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了解其社会支持情况。
 
2.身体评估
 
包括生命体征、意识、营养状况、全身皮肤及黏膜,并对各个系统进行身体检查;进行神经心理、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功能进行全面评估。①认知功能:包括时间、地点定向力、计算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等;②伴发的精神行为问题:包括幻觉、妄想、错认、淡漠、抑郁、藏东西、重复、徘徊(无目的地来回走动)、攻击行为等;③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梳洗、洗澡、排便等)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如打电话、购物、做家务、洗衣服等)。
 
3.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血脂、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某些传染病等;神经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磁共振等。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评估、身体检查及实验室和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利于鉴别导致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等类似痴呆症状的其他因素,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异常、脑积水等,这些因素如果及时诊断、治疗,类似痴呆的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二)评估工具
 
虽然导致痴呆的病因及其复杂,其临床表现也千变万化,但典型的痴呆症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损,以下着重介绍这三个典型症状的评估。
 
1.认知功能评估
 
常用的评估量表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记忆障碍自评表(AD8)、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CDT)等。
 
(1)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量表,包括定向力(10分)、记忆力(6分)、语言理解和表达力(8分)、注意力和计算力(5分)、视空间觉(1分),总分为0~30分,每个项目回答正确得1分,答错或不答为0分。结果判定依据受教育程度界定,文盲(未受教育)≤17分,小学(受教育年限≤6年)≤20分,中学及以上(受教育年限>6年)≤24分视为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评估须在专门的记忆门诊或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完成(表1)。
 
表1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

表1 
续表

续表


(2)记忆障碍自评表(AD8):
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早期筛查工具,共包括8个问题,通过询问患者或知情者了解患者的记忆力、判断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早期痴呆的表现。8个问题中如果出现2个或2个以上能力改变,说明可能存在认知功能受损(表2)。
 
表2 记忆障碍自评表(AD8)

表2 

(3)画钟试验(CDT):
画钟试验操作简单快捷,是临床上常用的早期痴呆筛查工具。要求老年人在白纸上画出一个时钟,把表盘上的数字标在正确的位置,并把表针标在指定的时间,如8点20分或11点10分。总分为1~4分,画出一个封闭的圆形得1分,数字的位置正确得1分,12个数字无遗漏得1分,指针位置正确得1分。3~4分为认知功能正常,1~2分表明老年人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建议应尽早到专门的记忆门诊就诊。
 
2.精神行为问题评估
 
常用的评估工具有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The Behavioral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Rating Scale,BEHAVE-AD)等。
 
(1)神经精神问卷(NPI):
共包括12个常见的精神行为症状,询问照顾者老年人在过去1个月内的情况评价每项内容是否发生,评为“是”的症状需进一步评定症状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计为1~3分)和照顾者因该症状所经历的痛苦程度(由轻到重,计为0~5分)。
 
(2)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
包含症状评定和总体评定两部分,评定1个月来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问题。症状评定部分包括25个项目,由低到高,计为0~3分;总体评定部分评定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计为1~3分(0分表示对照顾者无干扰或对患者无危险,3分表示对照顾者有严重干扰或对患者有严重危险)。
 
3.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工具有多种,其主要评价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是常用的评估工具之一,共14项内容,其中6项(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评定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8项(打电话、购物、做饭菜、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评定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为4个等级:完全可以自己作为1分,有些困难为2分,需要帮助为3分,根本没办法作为4分。总分20分为完全正常,大于20分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单项分1分为完全正常,2~4分则为功能下降(表3)。
 
表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表3 

五、护理干预
 
(一)预防

 
痴呆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目前尚没有能够治愈的方法,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健措施有利于维持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延缓认知功能退化的速度。
 
1.保持良好的心态
鼓励并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提倡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充实离、退休生活;鼓励老年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2.加强认知和身体功能的训练
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勤动手、多动脑,如读书、看报、做手工、弹琴、书法、绘画等,以维持大脑的思维活动状态;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能力,选择适宜的身体锻炼项目,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均衡膳食、戒烟限酒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营养均衡,戒烟限酒。老年人宜饮食科学、多样,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叶酸等的食物,如各种绿色蔬菜、柑橘、西红柿、菜花、牛奶、豆制品、牛肉等;戒烟,适量饮绿茶、咖啡和红葡萄酒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4.控制血管性相关因素
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血管性危险因素与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老年人应定期体检,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病等。
 
(二)护理
 
1.日常生活照护

 
随着病程进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渐退化,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服、梳洗、洗澡等活动,痴呆患者可能完成起来都存在困难。
 
(1)进食: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用餐,形成规律,养成习惯;用餐时环境要安静,尽量避免干扰;对于不停要求进食的患者,把刚刚使用过的餐具放在洗涤盆里,提醒患者已经吃过饭了或带患者出门或安排其喜欢的活动,转移注意力,也可以把食物分成几小份,一份一份地给他吃,以控制进食总量;不要放置装饰用的水果、蔬菜摆件,以免误食;家里的冰箱要定期清理,避免患者吃过期或腐败的食物;使用容易持握、便于使用的餐具;给患者充足的进餐时间。为患者准备质地柔软的食物如蒸蛋、豆腐、菜泥等;尽量避免吃坚果,防止呛咳和噎食。
 
(2)穿衣:
提前为患者准备好舒适、穿脱方便的衣服和鞋子,如开衫就比套头衫容易穿脱,裤子最好是松紧带的,鞋子要舒适、防滑;鼓励患者独立完成穿衣任务,尽量不要替代;如果患者特别喜欢某件衣服,反复地穿、拒绝替换,可以为他多置办几件相同或相似的衣服;如果患者拒绝穿衣服,可以稍后再做尝试,不要强迫患者马上穿衣。
 
(3)排泄:
把厕所的门刷成和墙壁不一样的颜色、在厕所门上贴马桶的标志,平时把卫生间的门开着,使患者能够看到马桶,便于患者容易找到卫生间;卫生间门口安装夜灯,方便患者晚间上厕所,或在卧室放一个便携式马桶或夜壶,以备夜间急需;挪走房间里的可能会被误认为成马桶的垃圾筐、花盆等;对于不会便后自我清洁和不会使用便器的患者,尽可能陪同患者上厕所,耐心地口头指导便后如何完成自我清洁并向其示范如何冲洗马桶;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便秘,如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提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身体状况允许时进行一些舒缓的身体锻炼等;设定一个如厕时间表,定时引导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去厕所。
 
(4)梳洗和洗澡:
鼓励患者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梳洗工作,根据患者的能力提供所需的帮助,如示范或口头指导刷牙步骤(拿好牙刷-挤牙膏-刷牙-漱口);洗澡时保证安全,事先调节好水温,尽量不让患者独自留在浴室,浴室内安装扶手,放置防滑垫和浴椅;洗澡时注意保护患者的尊严和隐私;洗澡时播放舒缓的音乐或和患者一起唱歌以分散注意力;对于拒绝梳洗和洗澡的患者,给他选择的机会,不要强迫。
 
(5)睡眠:
白天多安排一些活动,缩短午休的时间;每天在阳光下活动30分钟到1小时,有助于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控制摄入茶、咖啡和含酒精的饮料;固定睡觉时间,睡前不要过多活动、不看情节激烈的电视节目、不谈论容易兴奋的话题;患者夜间可能起来活动,为保证安全,睡前关闭煤气或天然气阀门,大门用钥匙锁好;对于夜间躁动的患者,尽量用平静的方式接近他,温和地提醒他现在是睡觉的时间,不要突然把灯打开,也不要斥责患者;观察患者是不是因为需要小便、半夜饿了想吃东西或因为身体某部位不适而睡不着觉。
 
2.精神行为问题及应对
 
痴呆患者常见的精神行为问题包括重复、徘徊、藏东西、攻击行为、幻觉、妄想等,不仅增加了患者本人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照护的难度和负担,还会对患者、照顾者和护理人员带来显著的困扰。
 
(1)重复行为:
表现为重复问同样的问题、重复做无目的的动作等。应对痴呆老年人的重复行为时,应保持冷静和耐心,体谅、理解患者,耐心地解答他的疑问;带患者去做一些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用便条、钟表、日历或照片等物品提醒患者;不要责怪患者,接受、利用患者的重复行为,如总是用手搓桌子的患者,可以给他一块抹布,请他帮忙擦桌子。
 
(2)徘徊:
表现为无目的地走来走去,或试图走出家门。应评估患者的需求,鼓励并陪伴患者适当地活动,如外出散步、晒太阳或参与家务等;如果患者喜欢在房间走路,需把容易挡路、容易绊倒患者的小件物品挪走,提供安全、无阻碍的空间;给患者穿舒适的鞋子,注意观察脚部有没有水疱或嵌甲;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走失,如携带联系卡、佩戴定位装置、把门口用帘子遮挡等。
 
(3)妄想:
最常见的妄想是坚信有人偷自己的东西、坚信自己住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认为老伴儿有外遇,或认为老伴儿或照顾者是冒充的等。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的感受,不要和他争辩,也不要试图劝服他;主动帮助患者寻找丢失的东西,也可以把容易丢失的东西做备份;引导患者做点儿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如帮忙做家务、出去走走等。
 
(4)幻觉:
包括幻听、幻视、幻触、幻嗅等。应检查可能引起幻觉的噪声,如电视、冰箱或空调等发出的声音;找到在地板、墙壁或家具表面形成倒影或扭曲影像的光源;用布把镜子盖住或者把镜子挪走,以免患者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会认为是陌生人;不要一味地纠正他所看到或听到的东西是不真实的,这只能让他更加糊涂和恐惧。
 
(5)攻击行为:
表现为骂人、打人、摔东西等。首先要寻找原因,观察是什么事情触发了他的攻击行为,如睡眠不足、身体某些部位疼痛、环境因素刺激(噪声或嘈杂、陌生的环境)等;当患者出现攻击行为时,实际是在表达内心的不安和恐惧等,护理人员和照顾者要理解他的情绪,并用温和的语气安抚患者;利用轻松、愉快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如听舒缓的音乐、按摩或运动等;当患者攻击行为时,离他稍微远一点,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除非情况非常严重,避免使用武力控制或约束患者。
 
3.认知功能的维持与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更长时间地维持患者残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陪患者看老照片、回忆往事等有助于维持其远期记忆;在居室为患者提供定向线索如时钟、日历和各种易于识别的标志,能够提高患者对时间和空间的定向力;通过搭积木、玩拼图等游戏训练患者的思维和视空间能力;鼓励参与力所能及活动、请患者帮忙算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不重要)有助于维持其执行功能和计算能力等。
 
4.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由于认知功能的全面衰退,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减退,痴呆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如听不懂别人的话、难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话速度缓慢,有时会中断、晚期甚至只会使用简单的词语或手势交流。有效的沟通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照护的基础,照顾者和护理人员需了解和掌握促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1)使用患者喜欢的称呼个性化地称呼患者,有利于建立信任关系,促进有效沟通。
(2)用简单易懂的词,尽量用正面语句,如说“您现在想洗澡吗?”不如直接说“我扶您去洗澡吧!”
(3)保持微笑,并善于运用友好的肢体语言,如抚摸、握手、拥抱等。
(4)说话语气温和、语速放慢、音量适宜,以便患者能够听清楚、听明白。
(5)多鼓励患者,恰当地称赞他。
(6)避免和患者争论。
(7)提供有益于沟通的环境,如果环境太嘈杂,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5.终末期痴呆老年人的照护
 
终末期患者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基本完全丧失,大部分时间需要卧床,这一阶段将完全依赖照顾者和护理人员照顾。满足患者基本的护理需求、促进舒适、预防并发症是照护的重中之重。
 
(1)口腔清洁:
保持口腔和牙齿的清洁有利于减少口腔中的细菌,防止口腔溃疡及误吸导致的肺炎和感染等。
 
(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干净、整洁。定时翻身,注意观察骨隆突处的皮肤状况。使用便盆时,不可硬塞、硬拽,以免划伤皮肤。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清理。定期检查患者是否发生压疮,一旦发生,及时治疗。
 
(3)骨关节的护理:
使用软枕保护关节部位,按摩和活动肢体预防或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关节被动活动遇到阻力时,切忌强行弯曲或拉伸。
 
(4)营养支持:
提供松软或泥状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防止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失衡等,对于晚期吞咽困难或呛咳的患者,可选择鼻饲和静脉供给营养。
 
六、延续护理
 
延续护理是一种将医院的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的护理模式有助于维持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走失、压疮、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发达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痴呆患者延续护理体系,在社区或家庭中患者能够获得的照顾服务有社区日间照顾中心、喘息照顾服务、居家照顾服务和照顾者支持服务等。由多学科服务团队(包括老年医学专家、内科医生、全科医生、护士、社工、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参与,相互协作,通过系统、全面的评估,进而制订个体化的照护计划,提供优质的照护服务。我国内地痴呆患者延续护理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目前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痴呆患者逐年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痴呆患者延续护理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居家护理
 
(一)居家环境设计

 
随着认知功能全面退化,痴呆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步下降,为痴呆患者提供稳定、熟悉、具有个体化刺激且兼顾隐私性和社交性的生活环境有助于维持其生活能力、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1.居家安全
 
由于认知功能减退,患者的判断力和对自身的保护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跌倒、走失、自伤/伤人等。
 
(1)防止跌倒:
遵循无障碍原则,保持居室环境简洁,避免过多杂物,方便行走;地板材质防滑且为一种颜色,以免患者把两种颜色连接处当作台阶而发生跌倒;房间内、浴室和卫生间要安装扶手;地面水渍及时擦干,穿防滑的鞋子,以免滑倒;光线充足,晚上房间到卫生间要有夜灯。
 
(2)防止走失:
佩戴联系卡,注明患者的姓名、病情、家人联系方式及住址等;使用患者不宜打开的门锁,如密码锁;将门和墙壁设计成同一种颜色,隐藏门把手;用门帘或图画遮挡门口;佩戴具有定位功能的手表或其他装置。
 
(3)管理好危险物品:
杀虫剂/清洁剂、锐器等应置于患者接触不到的地方,防止出现误服、中毒、自伤/伤人等;痴呆患者的药物由照顾者保管并协助服用,及时丢弃家里失效或过期的药物,以免出现误服、漏服等现象;煤气、电源等安装安全装置,防止独自操作发生危险;必要时在家中准备灭火器,安装烟雾报警器,并定期检查。
 
2.保持熟悉、稳定的居家环境
 
维持居家环境的稳定性和熟悉感,家具和日常用品应固定放置,尽量避免频繁更换居住场所(如搬家、到子女家轮住或入住机构等);房间内摆放患者熟悉或喜欢的家具、老照片、服饰、图画等,有助于促进其对所处环境的认同。
 
3.提供定向线索
 
在房门上利用图案、照片等帮助患者辨认自己的房间;采用马桶、餐具等图案标志,帮助患者辨认卫生间、餐厅等;房间内放置发芽的植物、落叶,醒目的位置摆放钟表和日历,增强患者对季节及时间和日期的感知。
 
4.兼顾环境的隐私性和社交性
 
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为其提供属于自己的隐私性生活空间,同时社交性空间也不容忽视,如客厅、与家人共同进餐的餐厅等。
 
5.适当的感官刺激
 
利用光线、色彩、音乐、芳香、不同的物体等为患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刺激,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情绪、维持身体功能,如提供均匀、自然的光线,患者喜欢的图画、音乐或者宠物等。
 
(二)痴呆患者活动安排的原则
 
活动能够提高患者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自尊和自信,降低照顾者的负担。应结合患者的需求和喜好,依据其活动能力安排适宜的活动,包括身体锻炼如散步、逛公园等,兴趣活动如书法、绘画、下棋等,家务活动如扫地、洗衣服、择菜等,社交活动如参加社区集体活动、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聊天等,认知训练活动如计算、游戏、回忆往事等。为痴呆患者安排活动的原则如下。
 
1.结合患者需求和喜好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趣爱好和文化价值等存在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喜好来设计活动。
 
2.活动设计要与患者的能力相适应
活动难度太大或过于复杂,容易产生挫败感,打击自信心,相反,活动过于简单,也容易厌烦而不愿意参加,因此,需根据患者的能力来设计活动,如痴呆早期的患者可以参加各类认知训练活动,或者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等。
 
3.鼓励和赞扬患者
以积极、耐心、鼓励的态度对待患者,不管完成得怎样,都要鼓励和赞扬患者。
 
4.适当的支持
尽量鼓励患者独立完成其有能力做的事情,在需要的时候再提供帮助,切忌过度照护和包办替代。
 
(三)长期照顾者压力的调适
 
长期繁重的照顾任务给照顾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照顾者的压力对痴呆老年人和照顾者甚至整个家庭都具有重要意义。
 
1.身体压力的调适
鼓励照顾者关注自身健康,规律饮食和运动,保证休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家人、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如家政服务、送餐服务、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顾中心等;学习专业的照护知识及他人的照护经验能帮助照顾者更好地了解疾病。
 
2.心理压力的调适
痴呆患者的行为通常无法掌控,照顾者要调整心态,接受患者所发生的变化;善于使用深呼吸、出门散步、做操等有帮助的放松技巧缓解心理压力;参与照顾者联谊组织,交流照护经验及心得;向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员倾诉或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峥.老年综合征管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2.胡秀英,宁宁.老年护理手册.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李小鹰.中华老年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孙建萍.老年护理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5.汪耀.实用老年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6.陈峥.老年病多学科整合管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7.余晓齐.老年护理.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8.胡秀英.老年护理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9.化前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0. 韩斌如,王欣然.压疮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11. 王欣然.危重病护理临床实践.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12.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3. 吴新娟.护理管理工具与方法实用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4.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5. 吴蔚然,韦军民.老年临床营养学:老年患者的营养评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6. 刘晓红,康琳.协和老年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7. 胡学军.老年常见病与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18.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9. 李小鹰.老年心血管急危重症诊疗策略.修订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20. 王士雯.老年心脏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1. 胡学军,李静.老年常见病与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22. 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3.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4. 罗祖明,丁新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5. 高学军.临床龋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26.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7. 冯海兰,徐军.口腔修复学.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28. 刘占文.中医养生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9.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30. 张湖德,张滨.《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营养食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1. 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纾缓医学-晚期肿瘤的宁养疗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2. 施永兴,王光荣.缓和医学理论与生命关怀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33. 施永兴,朱汉民.安宁护理与缓和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来源:《老年护理学:问题与实践》

作者介绍
郝薇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营养学会营养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医学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科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过敏性疾病防治分会委员,济南营养学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2009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及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行访学交流18个月,曾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进修学习。经过多年的锤炼,有了成熟的临床诊疗思维,善于新生儿疾病防治,新生儿呼吸疾病、新生儿重症监护和急救、早产儿及超早产儿救治、围产医学临床问题等,尤其擅长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营养管理。

 

先后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济南市级科技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主编«新编实用儿科诊断学» 著作1部(750万字),申请专利3项。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知识》约稿

作者:郝薇教授,山东省立医院新生儿科

编辑:环球医学资讯常路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