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全方位揭开医务人员工作现状
2015-01-13
420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发布的一份关于医务人员生存状态调研报告显示,广东近八成的医务工作者认为社会不尊重医务职业,其中,有50.8%医务工作者感到社会非常不尊重其职业。与此同时,调研也发现,绝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对自己评价较高,80.5%的医务工作者认为自己非常合格或比较合格。

调查报告全方位揭开医务人员工作状态

这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医务人员工作状态分析报告》于2014年12月2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的“中国医疗机构改革与发展论坛:聚焦公立医院人力资源”上发布,是内地首次以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状况和医务人员的生存状况为主题的大规模调研活动。调研选取了广东省内的15间医院,其中公立医院13所,发放医务人员工作状况问卷2000份,回收1850份,有效问卷1815份,有效率98.1%。

上述报告的调查还显示,68.6%的受访医务人员认为所承担的工作繁重,51%受访医务人员因工作繁重频繁处于失眠状态,57.1%的医务人员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紧张状态,71.5%的医务人员没有自己的时间,60%的医务人员反映会遇到苛刻的患者或患者家属。另外,40%的受访医务人员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绝对不会再次从医。45.5%的受访医务人员绝对不会让子女从医。

必须将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放到重要位置

通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医生“吃力不讨好”式的尴尬。一方面,医生不受尊重,这在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尤其随着国内医疗环境恶化,医生“圣手观音”、“白衣天使”的社会形象,似乎越来越多地被“白眼狼”、“开药机器”等取代。伤医事件发生时,竟有不少网友高呼“该杀”。另一方面,中国医生为多看一名患者,不喝水、不上厕所,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甚至猝死的也不少见。但遗憾的是,这种忙碌和付出,并没赢得民众的理解和尊重。

在多数国家,医生都是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代名词”。在欧美,医生、法官和律师是最受人尊敬的三个行业,也是薪资最高的前三名。我们深究中国医生形象不佳、社会地位不高的原因,不难发现,多数时候,问题出在医生之外。

当日,与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贡森指出,目前,国内公立医院医生平均薪酬虽然是社会平均工资的两倍左右,但是不合规收入普遍,与创收挂钩的奖金比例过高,奖金最高能占到全部工资的70%~80%。他表示,这种不合理的薪酬结构问题直接导致过度医疗和医患矛盾。贡森表示,“必须将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放到重要位置,否则公立医院改革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唯独生命除外。在我国,医患关系已经异化为消费关系。如果把看病当成商业交易,是对生命的亵渎,也是对医生的侮辱。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医生执业环境持续恶化。很多人整日提心吊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当一位又一位的医生相继被害,所有医务人员的心都在流血。

在英国牛津的一所医院里,有一张标题为“零容忍”的告示:“我们希望员工感到价值和尊严。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仍会为你尽最大努力。所以,请用体面和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们。对员工使用暴力是不被容忍的。我们不希望员工遭受任何形式的语言侮辱、威胁和袭击。”这种对暴力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反映了英国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和爱护。

其实,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要看两点:第一看他们如何对待妇女和儿童,第二看他们如何对待教师和医生。教师和医生都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是生命的保护神。如果教师和医生都没有尊严,这个国家就算不上一个文明国家。事实上,无论在任何国家,医生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人们之所以尊重医生,是因为生命至高无上。没有医生,就没有生命的延续;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眼下,我国医患暴力冲突频发,很大程度上源于医患关系的异化。在医院里,常常听到患者这样对医生说:“花多少钱都行,只要能把病治好了”、“我们可是花了钱的,如果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患关系已经异化为消费关系。很多患者认为,到医院花钱看病,属于消费行为。患者就是消费者,医生治不好病,必须赔钱偿命。这样的观点看似有道理,其实很荒唐。因为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唯独生命除外。花钱可以买来任何商品,但买不来生命和健康。

医患暴力冲突事件增加,还与人们对医学的误读有关。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于是,很多人对医学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医学无所不能,人类已经具备了跟自然规律抗争的能力。只要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就可以让人起死回生。于是,科学技术被推上了神坛,医学朝着错误的方向高歌猛进。一方面,医生陷入了技术崇拜,盲目追求高端医疗,导致医疗费用不断飙升;另一方面,患者过度相信医学神话,不惜代价地寻找新特贵药,误以为只要肯花钱就能治好病。结果,很多人对医学的期望值过高,忘记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一旦发生医疗意外,医患之间立刻就会由“同路人”变成“陌路人”。病治好了,医生就是天使;病治不好,医生就是魔鬼。可见,基于技术崇拜的医患关系,是脆弱不堪的。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这说明,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人。医学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行医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使命。因此,只有让医学走出商业交易和技术崇拜的误区,医患关系才能回归本位。

医生被称为“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一个不懂得尊重并感恩医生劳动的患者,是不会懂得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的。医患之间,彼此尊重,才能共赢。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