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回应四川医生自杀事件
2015-04-13
325

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生周晓辉自杀身亡后,有关其自杀原因的说法各方不一。日前,国家卫计委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报告》举行发布会。在该发布会上回应该医生自杀事件时,专家董问天指出,现在没有更多的证据去证明那位医生有或者没有抑郁症。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报告》发布会上,有媒体问及,最近因为四川的一个医院主任自杀的事件,媒体可能会关注到医务人员的精神状况。医患纠纷这么多,精神卫生这一块是不是应该提前介入,提早关注一下?以后会不会有这样一个对于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的关注?

对此,董问天表示,其实抑郁症和其他精神障碍一样,它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康复都很重要,我现在没有更多的证据去证明那位医生有或者没有抑郁症,按我们要求也需要当面诊断的。从关注来说,我们也希望从各方面的宣传能对抑郁症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我们在人群当中能够早期发现他们,让他们和其他疾病一样能早期得到诊疗和帮助,也希望能通过媒体的朋友们更多地宣传精神卫生特别是抑郁症方面的知识,让人民群众能得到更多这方面的知识,以利于我们今后的预防和诊疗,以减少这方面悲剧的发生。

现在,有许多论述将该名医生自杀与一起医疗纠纷关联起来——他好心地为一位条件极差的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却因为术后一些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受到家属长期的指责。这被许多同行认为是周医生遭遇的最大的不公,这个判断是否真实,现在已经很难断定是非。在笔者看来,压垮周医生的绝非这一件事。

报道的一个细节告诉我们,周医生的手机从来不曾关过,因为他要随时待命去为患者或者下一级的医生提供医疗服务。这种状态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这种没有张弛的紧张状态很容易在某个特定的状态压垮一个人的神经。

此外,周医生的爱人长期患病,需要他长期照顾,上面还有90多岁的母亲,家庭的压力显然大于许多常人。而他的膝下又没有孩子能够调节家庭气氛,这很可能让他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在遭受困难的时候,比许多人少了一个改善情绪的支点。

做医生难,做一名好医生更难。尽管相关部门一再强调不能以经济效益考核医院,但多数医院都无法脱离经济效益的指挥棒,以至于钟南山院士感慨中国的大医院都在比自己的经济收入,却不大关心救治了多少重病人。这样的环境,对于那些希望静下心当医生的人,常常陷入两难的选择之中。不被患者理解,不被社会理解,为某些道德丧失的医生背负种种恶名,这些也是当今医疗环境中,医生必须面对的烦恼。在周医生身上恐怕一个都不少。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多关心医生的境遇,给医生减压,关注医生的心理健康,让医生享受到治病救人的职业成就,这才是社会之福。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