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就应该“高薪养医”
2015-06-12
439

中国医师协会5月27日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2014年的调查中,65.9%的被调查医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许多网友不屑一顾,认为医务人员不过是得了便宜卖乖,拿着红包回扣哭穷。近来不少专家学者提出的“高薪养医”也被认为是矫情。非也,医改就应该“高薪养医”!

一直以来,中国社会都被“看病贵、看病难”所困扰,改来改去似乎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实际上,医改问题远没有那么复杂。医改总是不那么“成功”,是因为没有触及核心问题,老在表面上逗来逗去逗你玩。如果承认医疗服务本质上是人对人的服务,那么改革就应该在医护人员身上做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薪养医”是必须的。可能现在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这薪水要高到多少才算够?其实,医生的受教育年限、人命关天的责任、工作辛劳的程度,各种影响因素都计算进去,一定可以计算出结果来。有人说,难道给了高薪就万事大吉了?不,“高薪养医”其实要表达的是,给了高薪,就可以向医生们提出高要求了。医生的责任和辛苦也都因此而不能作为谋求私利的借口了。若还是不着边际地兜圈子,民众就仍然只能一出一出地继续看“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医改戏法”,“社会办医”也难脱窠臼。

患者和公众如果理性地从自己利益出发,应该支持提高医生收入。首先,成为医生的成本会比一般职业高很多——不说其他的投入,仅说人力资本的投入,在医学院读书要比其他专业的多学一年才能拿到学位证毕业证;其次,医生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职业,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死,关系到公众的健康,这种职业对社会非常重要,技术含量高,风险也高,理当享受到高回报;再次,有了高收入的医生,患者才会得到好的、专业的服务。你很难想象低收入能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医生行业来,你也很难想象,一个收入很低的医生会在日常的诊疗中给他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他们应该获得高收入。医生收入高,对医生和患者是共赢;而医生收入低,对医生和患者是双输,两者都是受害者——这种两败俱伤的受害局面,正是当下中国医患冲突的现实。

其实,从当下中国的医疗投入和患者所支付的医疗成本来看,应该是能够支撑医生高收入的。医疗制度弊端不仅是看病难,更重要的是看病贵,而且药价很高,正如媒体所曝光,很多药到患者手上时,价格比出厂的成本价涨了数十甚至上百倍。看病很贵,药价很高,这些钱本应该足够支撑医生的高收入,实现“高薪养医”的啊!可在当下医疗分配体制中,医生在利益链上处于一种很弱势的位置,“看病贵”和“药价高”的钱并没有用来养医疗链条上最核心的医生,而是养了一批倒买倒卖药物的,养肥了那些中间商人。于是医患冲突,医生抱怨收入低还承担高风险,患者抱怨收费高还得不到好的服务,而那些卖药的在旁边一边数钱一边偷着乐。

这是中国医疗体制最大的问题。医生和患者不应该成为敌人,共同的敌人是那个分配不公的医疗体制。“高薪养医”是正当的,但拿不到高薪,问题不在患者付出的费用不够高,而在于钱都被不公的分配体制所劫持,这是医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过:“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有时甚至是生命和名誉委托于律师。” 当然,高薪绝非简单的一涨了之,而应通过理顺医药价格,挤掉药品、设备和耗材等费用水分,还原医疗技术服务价值,使“以技养医”取代“以药养医”。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让收入与医生的劳动价值、服务意识成正比。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广大医务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愉快地看病,在阳光下看病,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爱上“白大褂”,确保医疗卫生领域人才辈出。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