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新政能否破局“全科医生发展”难题?
2015-09-08
383

日前,十三名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倡议:发展全科医学、培训全科医生,支持分级诊疗。何谓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应该培养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全科医生应该承担的?中国全科医生发展面临哪些困境?如何解决?

何谓全科医生?

一个真正的全科医生,往往通过简单实用的检查,就要准确判断疾病的缓急轻重,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2015年全科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致开幕辞时对全科医生的介绍。

全科医生,顾名思义,是指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全科医生拥有较为基础和全面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向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因此在西方一些国家也被称作家庭医生。

遍布基层各个社区的全科医生被称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是整个医疗体系中的基石。通过“首诊在社区,大病转到医院,康复再回到社区”这样的分级诊疗体系,大医院人满为患、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将会大为缓解,直至逐步解决。

中国全科医生的现状

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陈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配备2到3名全科医生,最好是每万名城乡居民有5名全科医生,一个家庭医生能够管2000个居民。”按照陈竺设定的目标,据计算届时中国全科医生的数量应达到35万人。但中国目前全科医生数量为17万人,缺口达到18万人,缺口非常大。

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中国的全科医生不仅占比极小,而且增长缓慢,即使在新一轮医改的促进下,也未能实现突破。不仅公立医疗机构缺乏全科医生,私立医院也同样告急。而即便是已经存在的全科医生,大多以服务老年人群为主。

与全科医生的迫切需求相比,由于政策、经济等原因,中国的全科医生供给严重不足。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举了一个最近的例子说明这一情况。“去年开始,我国启动了全科医生包括整个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工作,但招生非常难,去年计划招1万人,想尽办法,最后才招了5000人,我们培养出来以后,采取了5+3的转岗培训和多种渠道培养,好不容易培养了近15万人,可是看看注册的才多少?注册的才不到33%,这意味着近70%的人不愿意注册全科医生。”

中国的全科医生不仅数量缺口巨大,各方对医生能力也心存疑虑,患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表明,大多数人选择了大城市、大医院,甚至全科医生也对自身的能力心存疑虑。

山东省沂水县圈里乡卫生院徐以成称:“多数医生对稍有些复杂、稍有些风险的常见病、多发病治不了,不敢治。我们自己内部评出的先进卫生院,也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离让病人满意还差得很远。”

中国全科医生为何得不到百姓认可?

1、“万金油”医生,医术没有保证

“科班出身”的全科医生在中国还为数不多,中国目前仅有少数院校开展了该学科的人才培养。全科医生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知识结构老化、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业务水平在整体上不能获得居民的信任。城乡居民还是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就诊。且中国人还没有全科医生治疗“在腠理”之疾的概念。

2、医院乱收费现象严重,百姓怕被宰

中国医疗体系的问题说得简单一点是患者看病难,看病贵,而医院却在亏损。而很多问题都出在基层医院,自从医疗体制改革,医院的部分支出要靠自己的市场化创收来实现,而这些创收和医生个人收入相挂钩,就出现了医院以药养医,而医药费昂贵百姓看不起病的情况。全科医生虽然听起来是个好办法,也是应该做的,但由于其在基层,收入很低,同样也有收入压力,百姓对全科医生的诟病,也非空穴来风,同样是被宰,人们就宁可去大医院排号。一项媒体调查显示,65%的人还会选择大医院看病。

3、薪酬待遇和医生尊严得不到保障。

由于待遇过低和不受重视等原因,导致社区医院留不住人才,甚至引发了恶性循环:社区医院缺乏专业人才,患者对医疗水平产生“信任危机”;因为少人问津不受重视,医生不愿留守社区医院,于是选择改行或是跳槽到大医院。

与此对应,美国的全科医生排在1200个职位中的第六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都排得比较靠前,全科医生在薪酬待遇上国际惯例是相对来说是比较靠前、比较高的。

六项新政能否破局难题?

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基层医疗改革提上日程。国家卫计委业已基本制定出扶持分级诊疗和全科医学的政策框架。

李斌表示,将在政府投入、教育培训、激励机制、服务模式、舆论宣传和信息化六个方面推出新举措。其中,较为明显的亮点是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改善激励机制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

按照李斌的表述,“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等政策的落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量和收入;对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要设计与其工作实际相匹配的晋升制度,改革职称评定制度,主要考核工作业绩和能力,尤其是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基层医疗机构所需要的临床能力,改革医保的支付方式,基本的公共卫生经费继续向基层倾斜,建立起与全科医师工作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不能简单地把门诊次数、操作次数作为考核指标,而应该把实际的工作量和服务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相结合,实行科学评价、优绩优筹,不断地提高基层全科医生的收入和待遇。”

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副司长诸宏明则从药物制度、医保、职称等方面细化了国家卫计委的具体措施。

在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要配备基本药物,医保和新农合的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一定比例和数量的药品,实行零差率的销售。在收入待遇方面,收支结余可以用于分配,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在人才建设方面,开展面向基层的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教育。高级职称不再要求论文,也不再要求外语;在医保报销方面,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的差距,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

不过,建设中国的基层医疗、全科医生制度也将面临复杂的挑战。分级诊疗和全科医学制度要在打破制度枷锁的前提下推行。条条框框太多,制度枷锁密布,人才无法下沉,强行推行分级诊疗,无疑只会增加医患矛盾!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