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培养走出悖论怪圈的关键是“待遇”
2016-04-11
448

当下,上到政府,下到民间社会,都开始逐渐意识到“全科医生“这一角色的重要性,这在政府的新医改纲领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从西部落后地区到东部发达地区,几乎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缺全科医生。

在当前语境下,培养全科医生固然备受推崇,但是在现实中也存在诸多悖论。全科医生这个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而在中国百姓的理解中,只有曾经的“赤脚医生”和现在的社区医院医生。由于全科医生不是各个大医院里的专科医生,说到全,很多人也都会理解成什么病都能看、都能治,相当于“万金油”,什么病都能医治,但是又不能把疾病连根拔起。而且“科班出身”的全科医生在中国还为数不多,中国目前仅有少数院校开展了该学科的人才培养。全科医生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知识结构老化、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业务水平在整体上不能获得居民的信任。

由于无法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也难以担负将大部分病人留在基层的作用。如此一来,市民依然选择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就诊,这也导致大医院出现虹吸效应。社区医疗机构处在金字塔的底端,数量庞大却资源很少。由于待遇过低和不受重视等原因,社区医院留不住人才,甚至引发了恶性循环。社区医院缺乏专业人才,患者对医疗水平产生“信任危机”;因为少人问津不受重视,医生不愿留守社区医院,于是选择改行或是跳槽到大医院。虽然有规定称,受培训的全科医生必须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达到一定年限,可是一旦羽翼渐丰,医技水平提高,跳槽前往大医院就职将是大势所趋。

有专家表示,解决看病难的关键在于强基层,强基层的关键在于强人才,强人才的关键在于建机制,建机制的关键在于给待遇。越是偏远基层地区,收入应该越高。我国城乡差距大,要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去工作,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和制度。好的待遇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还应该包括非经济方面的,如福利、继续教育、子女教育等系统的制度。

瑞典全科医生收入是社会平均水平的2.2倍,在英国达到4.2倍,美国全科医生达到3.3~3.7倍。想要打破全科医生的悖论,首先要处理好基层医生的利益诉求,然后再谈论如何培训全科医生,或许会事半功倍。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