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只是简单的人才培养,更是破解医改难题,真正实现分级诊疗的基础性、枢纽性工程。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要加强动态管理,奖优汰劣。培训基地如何切实承担好人才培养孵化器的重任?培训基地的院长和专家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感悟。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历程
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制度”。
1962年11月,原卫生部提出实施以住院医师培训为基础的临床师资和业务骨干的培养计划。“文革”期间处于停滞。
1993年,原卫生部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提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概念。
2006年,原卫生部以培养专科医师为目标,在全国范围扩大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
2009年,原卫生部明确要求“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我国正式建立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训基地如何切实承担好人才培养的重任?
目前,全国共有559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各地认定的专业基地总数达8500个左右。但从近期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对各地住培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估来看,有的培训基地把申请住培基地视为形象工程,争牌子时很积极,荣誉到手以后就敷衍了事。也有基地的院长、医生认为开展住培工作是给他们添负担。但事实上,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更多的“标准化医生”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直观重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表示,破解医改难题,关键还是要有合格的医生。如果医生不够多、质量不够高,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沈晔说,3年住培是医生职业生涯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实现医生能力、素养同质化的关键。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刘彬表示,为国家培养合格医生是大医院的责任和义务,既往医院多重视院校教育,住培是医院下一步要抓的主要工作。
对于有基地认为住培工作是添负担的想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住院医师群体可以改善医院的人力资源结构,形成合理的流动层,使得科室的人力结构日趋合理。被解放出来的上级医生不仅可以投入到学科建设和发展当中,还能够承担对住培学员的各类考核和培训任务,从而实现教学双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廷玉说,儿科专业普遍面临人才荒,该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儿科医生培养基地,虽然完成招生人数不成问题,但参加住培的人员存在学历、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此,医院在入口关,建立了以临床能力评估为中心的培训医师准入制度,同时在医院层面建立质量监控年度验审制度。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学员来源不同的情况,制订针对性强的不同培训轮转计划,强化出科考核。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任国胜介绍,该院实行双导师制,分为专业基地导师和轮转科室导师,其目的就是保证培训质量,导师的职称晋升与带教质量挂钩。
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处长潘慧教授提出,培训过程中,必须保证学员有足够的实践机会,科主任必须改变观念,住培学员不是简单的劳动力。
医学是面对生命的科学,医学也是经验医学,没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是不能应对变化莫测的疾病的。医生的规培首先是对民众负责,保障患者的权益。试想一下,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医生”就给你弄刀弄剪的,你敢信吗?其次是对医生负责。业内有句话:“年轻医生什么病都敢治,年长医生对什么病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一方面,规培从制度上保证了医生的水平,另一方面这使医生不至于因“不小心”而失去工作,确保稳定的医生队伍数量,因为培养一名医生真的是非常艰难!
有了水平趋于同质的医生,落实医改目标,缩小区域性的医疗水平差距和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便有了人力资源上的保证。有了“可信赖”的人,再从人事制度和支付制度上进行改革。当医生多点执业有了政策的保障,医生的社会地位与薪酬水平必然提高。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