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与互联网 谁是谁的奴仆?
2016-01-11
432

在很多领域均所向披靡的互联网+,在医疗领域好像并未如愿。虽然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用烧钱的方式大规模切入医疗领域,希望颠覆传统的就医模式,从快速扩大的医疗市场中瓜分到一份蛋糕,但是其现状并不容乐观,规模比不上大型三甲,拼上市比不过体检公司,论线下不及莆田系零头,互联网医疗行业人人都说前景光明但其实都是小虾米而已。

因互联网的介入,大量的传统医疗领域的从业者也日益感受到自身所存在的危机,正试图努力去借助新兴的技术手段来稳固和推动自身的业务发展。因此,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到底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呢?

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公司转入线下来摆脱困境

自从2014年以来,互联网以大资本推动的方式加速进入医疗领域,但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虽然互联网医疗公司获得了大笔的融资,但始终无法找到明确可行的商业模式。因此,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转而进入线下,希望借助线下的资源来摆脱发展的困境并找到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传统医疗的从业者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该是医疗+互联网的模式登台亮相了。所谓医疗+互联网就是以传统医疗机构为主,互联网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正如过去10多年在医疗机构大规模发展的医疗信息化一样,医疗+互联网更多的是将原先局限在院内的信息化推展到院外,从而提升医疗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确实,医疗+互联网更符合大家传统的思维惯性。

医疗+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常理上来说,医疗+互联网确实是更接近市场的真实需求,也确实能更好的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服务,正如过去的医院内部信息化所给医患双方带来的便利一样。不过,中国当前的医疗行业的现状所带来的变革动力却将打破这种价值认同,最终改变整个医疗行业的局面。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自身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前夜。随着老龄化和医疗需求的增长,原先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的医疗体系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在医保基金即将穿底的大前提下,控费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目标。医疗费用的飞速上涨,一方面是因为医疗资源的整体需求在不断上升,另外还因为整个医疗体系对医院的控制力弱和患者大病小病均到三甲,导致了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

在政策面上,有越来越强的动力去压制三甲的发展并向下分流客源,但是中国医疗行业积重难返,分级诊疗步履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大型医疗机构已经大到无法承载日益增加的需求,而基层医疗机构则长期缺医少药,即使给出了政策和财政补贴,也无法事实上去分流大部分的用户。

如果医疗+互联网还是沿用旧有的思路,最终将演化成大型医院扩充自身服务半径的工具,进一步推高大医院获取客户的能力,这将与整体医改政策背道而驰,也将最终影响到政策对大医院的反制。因此,传统医疗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以大医院为核心的医疗+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并不是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

未来的发展方向取决于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博弈

互联网在医疗领域发展最终的路径还是取决于政策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之间的调适。市场需求三甲医院的服务,但政策上无法支撑如此高昂的医疗费用攀升,需要向下分流,而用户却无法信任基层医疗机构。在这样的矛盾中,互联网的优势是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帮助支付方去控费。除了监控各层级医院的医疗行为以外,更重要的是推动多层级的医疗机构的协同,从而在某些较为容易入手的领域加强向下分流的能力,通过由易到难的方法最终完成整体性的改革。

而要完成这样的发展路径,互联网的工具可以有效的去帮助各方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是在支付方的控费,对各层级医疗机构自身的成本控制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而政策指引上,更多的采用疗效考核才能推动分流的成功,因为用户不信任基层医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疗效的问题,害怕误诊。

总之,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并不是谁+谁,而是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博弈下进一步的相互融合,以达到在政策指引下的市场整体需求供给的完善和提升。从当前来看,传统医疗还是承担着整个医疗的主体工作,如何借助于“互联网+”医疗来放大自身已有的价值,同时改善当前的短板,将是传统医疗即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