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点,但签约率和服务情况却并不理想。家庭医生签约服制能否落实,能否提供大家所期望及时、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主要取决于全科医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吴明认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基层医生的积极性,对于家庭医生的收入,可以保底不封顶。
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是制约家庭医生签约制落地的一大瓶颈。据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18.9万人,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1.4人。但要实现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还需要28万~42万名全科医生,缺口巨大。
吴明说,在我国,家庭医生主要由基层医生来担任。我们国家家庭医生培训和国外不一样。很多发达国家要取得医生资格,包括全科医生,需要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学专业培训,而我国刚刚开始建立和推行这种制度。目前我国基层医生接受专业教育的情况参差不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有相当比例的大专学历甚至中专学历的基层医生。
与之相比,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当前我国全科医生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在我国,就业观念与发达国家不太一样。在发达国家,全科医生是一个职业的概念,全科医生的收入不见得比专科医生低,但是在我国,不少人认为基层医生缺少事业发展的平台,再加上基层医生收入不如专科医生高,许多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尤其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这也导致基层人才相对匮乏。
为了让人才留在基层,首先需要保障家庭医生的收入和职业发展前景,调动基层医生的积极性。吴明说,如果通过收入分配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就可以激励医生为居民提供及时和上门服务。这就需要国家从各种层面加大对家庭医生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方面,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保证基层医生的基本收入。此外,还可以靠提供基本服务包以外的个性化签约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
尽管不少地区政府加大了对基层的投入,但尚未形成多劳多得的有效激励机制,基层医生缺乏提供服务、主动提供服务的积极性。
吴明建议,应该通过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对于家庭医生的收入,可以保底不封顶,即政府保障他们的基本收入,靠提升服务水平来增加收入,多吸引签约人群。这样,医患慢慢建立稳定的、相互信任的服务关系。老百姓在基层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就会信任家庭医生,改变“有点病就去大医院看”的就医观念。签约的人、来基层就医的人增多,家庭医生的收入也就提高了。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