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不少医疗界专家提出,建设“健康中国”,应从提高国民健康意识做起,变“有病治病”为“没病防病”。
从古至今,中医历来提倡的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高明的人不是等到病已经形成了,可以确诊了才去治疗,而是病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要采取措施。不是等到动乱或者战乱已经发生了才去采取治理或者镇压手段,而是在动乱或者战乱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但现在的医疗有点舍本逐末的感觉,大多数医生的痛点在治疗疾病上,而不是预防,以技术的进步,以能够通过“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挽救患者之重病而自豪,对于预防,对于治未病这种见不到经济效益,看不到明显效果,不能体现价值的工作不感兴趣。医学的分科也越来越细,分科精细之后容易产生医疗片段化,缺乏整合性医疗特色,看病不看人,也无法照顾现代社会多重慢性病患者。专科间互相竞争,本位主义严重,专科间互相推诿患者,让患者来回奔跑。
先进技术装备的现代医学恶果越来越多:医生开始离开病床边,其精力花在技术上,技术成为主体,医患关系变成了医技关系;医生的兴奋点转向尖端技术的探索,病人生命安危的理念在他们心中悄悄地淡漠了;由于对技术的崇拜进而无限制地对人体进行技术干预;视人的碎片化为最大成就。
医疗本应更重视疾病的预防,从源头减少疾病。而且“治未病”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对于单个患者,可以通过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一个个体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限与数量,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还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治疗花费,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有研究表明:投入1元钱用于预防保养,可以节约8元医疗成本。对于一些具体的疾病,投入产出的效益更加惊人:例如投入1元用于预防肝癌,可以节约750元医疗成本。
中国的医改问题,要用中国的办法来解决。在我们几千年传统医学璀璨的长河里最夺目的一颗就是治未病,抓预防,减少病人。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