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和丰富的哲学思想熏陶和影响了包括张仲景、华佗、孙思邈在内的大医学家。《黄帝内经》在《易经》的基础上,最早地研究了一系列“形而上”的医学哲学问题,是中华大地上医学哲学源头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医学哲学之宗”。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医学基本理论和普遍问题的研究和探索;2、对医学哲学思维方法的探讨;3、对临床思维一般原则的阐述;4、对医学人文品格精神的揭示。其研究涉及面之广、思想之深刻、见解之独到,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
阴阳五行学说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哲学思想,长期指导着我国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医学的说理工具、思想方法和理论基石。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的;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可以用“阴阳”这两个字来概括,如日为阳、月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亢进为阳、衰退为阴……阴阳即代表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相互对立和统一,这对矛盾体的变化又符合辩证法的思想和思维。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中医学也认为阴阳是对某些事物或现象及其属性进行分类的标准。《素问》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左传》中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根据五行“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的特点,五行渗透到医学领域以后,与五脏相配合: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同时,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之间可以“五行相生”,也可以“五行相克”。从而中国古代医家可以运用脏腑间的关系来指导治疗。
阴阳五行学说论证事物和事物之间相互之间具有的联系,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延伸到中医学中,两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中国哲学的另一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把世界看成本质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运用这一观点去探究一切事物的本质,即“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无论是阴阳或五行,都是基于整体有机的哲学思想。中国文化历来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故而反映到哲学语言上也表现为富于暗示而不很明晰。《黄帝内经》可以运用阴阳的概念来表述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五行代表五脏,利用脏腑间的关系来指导治疗。只有充分理解了中华传统医学的哲学思想,才能将《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理论付诸到实践中。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