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医生窒息猝死 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2017-09-19
402

随着现代化发展,快节凑、紧张的工作状态令很多人感到压力大、易疲劳。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普通人群中,就连照顾他人身体健康的医生都无法例外。甚至相比于普通人,医生群体超负荷的工作量和连轴转的工作时间更容易引起健康问题,而工作繁忙的他们又常常忽视自己身体的变化。近日,一名心内科医生在家中猝死,使人不禁扼腕叹息。

40岁的陈彦东是哈医大一院的心内科医生,6日晚11点多突然窒息,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第一位赶到陈彦东家里的是他的同事赵继义,他表示,在120赶往医院的路上,陈彦东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他的嘴角有两道食物喷射留下的痕迹,可能是因为窒息。对此,赵继义很后悔没有多劝劝陈彦东,早在半年前陈彦东就出现了反流性食道炎的症状,但因为工作繁忙迟迟没有去做胃镜检查。

回忆起陈彦东发病的过程,同为医生的妻子泪流满面,她说:“大约晚上10点多,二人准备就寝,当时陈彦东还好好的。可是半个小时后,陈彦东出现面色青紫,仿佛断了气。她不敢耽误,急忙给丈夫做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同时拨打120电话,尽管她尽一切努力抢救丈夫,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丈夫的生命。

“敬业、儒雅”是哈医大一院的医生们提起陈彦东时说得最多的词语。很多其他科室的同事都表示最喜欢陈彦东来会诊,因为他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从不对人大声说话,哪怕别人说的做的再过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他说一句狠话、瞪一次眼。

性格儒雅的陈彦东对谁都好,就是疏忽了自己。赵继义说,科里人都知道陈彦东的胃不好,尤其在这半年病情加重,经常反酸、嗳气。因为发作时胸口有烧灼样的痛感,他认为自己得到是反流性食道炎。赵继义曾劝过陈彦东去做个胃镜检查,可他天天忙,一直没时间去。

赵继义和同事推断,陈彦东的病很有可能与紧张的工作有关。一方面,医生的通病就是吃饭不规律,陈彦东也不能幸免;另一方面,陈彦东如果是因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恶化也与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压力不无关系。他之前没有心脏病,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不大。但很多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也都没有任何基础疾病,而与过大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大有关。

据同事们回忆,陈彦东自2005年来到哈医大一院心内科,每天都要在7点前到达医院进行查房。除了自己的患者,他还要担心下级医生的患者,加起来30多人他都要亲自看一遍。8点之后,陈彦东作为导管室的主刀医生,每天平均要为十几位冠心病患者做心脏支架手术,一个手术至少需要1小时。手术间隙,他还要抽时间去其他科室会诊。

赵继义说,陈彦东接诊的通常都是危重病人,他们的病情变化快致使医生承担更大的压力。每一天手术后,陈彦东都不回家,要在医院整理病历到九、十点钟。回到家后,匆匆吃点饭还要继续研究病例学习。

而陈彦东的过劳状态并不是特例,据一项调查显示,80%的医生工作中没时间喝水;67%曾连续工作36小时以上;60%黄金周休不到3天;83%的医生表示身边有同事患了癌症。医生是昼夜节律最紊乱的职业之一,其特殊的工作方式违背人体的生理规律。除此之外,每天要面对的死亡、病痛和复杂的医患关系也给医生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

“你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却没救活自己。”这是陈彦东从老家赶来的父母趴在儿子床前一边哭泣一边说的话。40岁的他,本应还有很多时间享受和家人一起的岁月,如今却留下悲痛的父母、妻子和不满1岁的儿子独自离去。医生治疗他人病痛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免悲剧再次上演。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